這本書在介紹匱乏的好處和壞處,總結來看壞處是大於好處的。
匱乏產生的好處是聚焦與隧道效應,可以讓人更專注於眼前的事,但是壞處也是一樣,作者稱為認知頻寬稅負,當聚焦在一件事上的時候,可能會忽視了整體,也忽視了其他更重要的事情。
這有點像ted talk上面的一個演講 the puzzle of motivation, 說如果是需要機械性技巧的工作,和努力的時間有關,這時候給予高的酬勞,績效越好。但是如果是需要動腦解決問題的工作,給予高的酬勞反而績效越差。這就像這本書所寫的隧道效應,心理學稱稱之為禁制(inhibition),產生隧道效應後會專注於某個方向,有時就完全忽略其他事而沒有考慮到整體,也可能去做迫切但不重要的事。
(又例如一樓的推文會影響後來閱讀的風向也可以當做一種隧道效應)
(這也有點像一些沒有戰略只有戰術的活動)
書裡舉了一個聖約翰手術房匱乏陷阱的例子:如果手術室使用率達到100%,當急手術出現時,就常出現醫療人員臨時加班的情形,常規的手術也被打亂。後來解決的方式就是把一間手術室空出來,只給急手術使用,因此就解決了常規手術常常需人員調動時間的問題。這種陷阱會使人把不急迫(但重要)的問題往後延。
因為匱乏在隧道裡,使用的測量尺度會變小。
之前看到有人說擁有大資本的人,投資的績效會比小資一族好。在消息靈通,經理人專業之外,或許小資本的投資者就是限入了匱乏陷阱,因為資本不夠大,所以心情也隨著投資標的起起伏伏,沒辦法做出最正確的判斷。也因為匱乏,所以只有一點點犯錯的空間,失敗的機 會更大。所以不投機的人,只想要好好存錢的人,除了反向思考、長期投資(選擇低成本的指數)之外,更應該想辦法讓自己的資本增加,絕不可想信小資投資致富,以避開匱乏陷阱。
要解決時間的匱乏,最好的破解方式就是使用行事曆了。對於要聚焦的工作設定deadline,對於重要的工作要設定寬鬆的時間,是從這本書所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