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iving Sepsis Says EGDT Not Needed in All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這篇說測 CVP和ScVO2 are not necessary for all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和我去年在PCman blog留的言相同。
網頁
▼
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讓聽眾不打瞌睡的秘密
會報名這場也是因為逐漸有機會幫學生上課,雖然鐘點費不高,但實在不好意思謀財害命,讓聽眾不打瞌睡是我的小小學習目標。
去年上勳哥的簡報課程就是在現場完美體驗到「裸程相見」這本書,對比今天成大這場TED speaker來當你教練,就是讓你在現場直接感受「TED talk十八分鐘的秘密」書上的內容。
這堂課的分成兩個部分,早上是教大家"上台訣竅有一套",進行教學的過程有什麼手法可以不讓聽眾睡著,除了演講還可以如何和聽眾互動。想知道的人可以到部落客醫師楊斯棓臉書觀賞。
下午的時段是16位講者的6分鐘演講,幾乎大家都是萬中選一的高手。
我最喜歡的三個講者是劉容秀、楊志強、和王姿文。
TED talk十八分鐘的秘密書上說,最適合拿來當做開場的是講者自己的小故事,包括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個人觀察。而且講故事的時候對話要豐富,細節要多,讓聽眾可以彷彿在現在一般。 像講者林長揚的中風患者心路歷程,鳳梨王子楊宇帆說為何選擇農業,或年紀最小的講者劉容秀訴說他的心路歷程,如何從摔斷了腿變成到歐洲旅行。
另外一種開場就是驚人之語或是問一個好問題,為什麼?怎麼做?
像講者楊志強問大家混凝土是什麼?戴大為醫師問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王姿文問language matter?!都是會瞬間吸引人注意力的開場。
書上也說好的演講要用故事或活動刺激管理情緒的右腦,資訊策略訣竅與技巧說服左腦。這樣就能使聽眾「改變想法促成行動」。像講者林長揚在現場找人示範(比賽)來強調運動是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蕭靜雯用閱讀改變一個家長和小朋友的關係。劉容秀講他即使腳開過多次刀,手機沒電被偷,都能在旅行中一一克服挑戰。戴大為醫師提供一個解決浪費時間在網路的方法,希望促成聽眾行為的改變,可以少上網多陪家人。
除了16位講者外,熊老師的名言也令人很有感覺。「我還沒有開始寫之前,我怎麼知道我在想什麼。」雖然我沒找到原文,但是深有同感。當主治醫師後,有時候不需要自己寫病歷,但是但是複雜的病患還是要寫,因為可以釐清自己的想法。之前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原來就是熊老師引用的這句名言。
其他的講者也都很傑出,但是有關醫的議題,或許我是同行的關係會不自覺啟動lazy system 2(參考快思慢想一書),有時候這種行為會讓我自己沒辦法欣賞一段精采的演講(會去想講者的內容對或不對)。所以我也很敬佩楊醫師在講評的時候,都給予學員鼓勵,而且提供實用的建議。
2016-1-27
事後回想, 這個也是被燒到。或許不值得特地南下參加,但還是很不錯的活動。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 肯恩費雪 教你看懂投資市場
這本書沒有之前看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那麼驚艷,不過還是一本好書。
作者說平均標普500每年上揚9.8%,但是在多頭年就會高於平均值,更重要的是多頭年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多頭年還是有可能出現全年下跌一點點的情況。就歷史來看不要長期看空,那為什麼會有長空派?作者說他猜可能是因為人性會自動信賴懷疑論者。
而為什麼一般投資績效會比指數差,因為共同基金投資人持有的時間平均是3.27年。所以那些說自己長期投資的,應該先檢視自己持有的時間。「反向操作和長期投資」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要做到就不容易,作者建議長期可以以十年來看。
股票的歷史表現較佳且優於債券。
要考慮時間跨度。作者說如果 一個60歲的投資人,建議再做25-30年的規劃,因為不知道最後會活多久。
而投資標的,作者建議不要偏好某一種類股,因為股價還是供需所影響,如果某一類股需求大,從長遠來看供給的量會跟著變大,長期可供應的股票是無限量的。長期的報酬也是不可預測的。繞了一圈,還是如同巴菲特建議的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是最佳選擇。(例如IVV, VTI, VT)
作者說平均標普500每年上揚9.8%,但是在多頭年就會高於平均值,更重要的是多頭年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在多頭年還是有可能出現全年下跌一點點的情況。就歷史來看不要長期看空,那為什麼會有長空派?作者說他猜可能是因為人性會自動信賴懷疑論者。
而為什麼一般投資績效會比指數差,因為共同基金投資人持有的時間平均是3.27年。所以那些說自己長期投資的,應該先檢視自己持有的時間。「反向操作和長期投資」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但是要做到就不容易,作者建議長期可以以十年來看。
股票的歷史表現較佳且優於債券。
要考慮時間跨度。作者說如果 一個60歲的投資人,建議再做25-30年的規劃,因為不知道最後會活多久。
而投資標的,作者建議不要偏好某一種類股,因為股價還是供需所影響,如果某一類股需求大,從長遠來看供給的量會跟著變大,長期可供應的股票是無限量的。長期的報酬也是不可預測的。繞了一圈,還是如同巴菲特建議的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是最佳選擇。(例如IVV, VTI, VT)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 選對顏色就暢銷
這本 "選對顏色就暢銷 知名品牌巧妙用色50選 全部公開" 是神人勳哥推薦的,早就被搶購一空,也已經絕版了。
不過我的美術天分不夠,看了實在寫不出什麼感想。而且他裡面舉的例子,像vaio筆電也不再暢銷了。(筆電部門已經被sony給賣掉)
小孩在練習降低顏色...
拿去taaze賣掉,雖然說賣二手書是不理性的行為,但是至少書會到真的需要的人手上...不過這次真的是夠誇張,半夜三點上架後,不到半小時就被買走...
奇貨可居啊...
2016-1-9 update:
已經賣掉129本書了
不過我的美術天分不夠,看了實在寫不出什麼感想。而且他裡面舉的例子,像vaio筆電也不再暢銷了。(筆電部門已經被sony給賣掉)
奇貨可居啊...
2016-1-9 update:
已經賣掉129本書了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讀書心得 聰明學統計的13又½堂課
統計已經是發展很久的學問,但是很多人聽到統計就會感覺得高深莫測,或者對統計有所畏懼。想知道統計學家的故事可以參考統計改變了世界這本書。而這本聰明學統計的目的是讓大家了解不要誤用統計,畢竟任何人拿套裝軟体(excel, Stata, SAS, R, SPSS) 都可以跑統計了。
這本書寫的很好,解釋的比黑天鵝或隨機騙局還清楚。
作者說統計的警探工作就是分辨重要關係。例如在20週年同學會上,可以把畢業同學有吸菸或沒有吸菸得到癌症的比率拿來分析嗎?當然是不行因為已經往生的吸菸者不會來參加了。所以畢業越久的同學會,數據偏差越嚴重。
而統計的一開始,就是描述性統計,把一堆數字變成一個簡化的數字,不管是使用mean or median,都有其各自解讀的意義(或者作者有意讓讀者接收的訊息)。有時也可以使用相對數字(和其他人比較),或者ratio(百分之幾)讓人更了解。
數據不會說謊,不過有些是胡言亂語。許多統計的詭計來自蘋果和橘子的比較。例如不計通貨膨脹(貨幣的時間價值),或是以低基期來強調高成長率,或是老闆和員工都加薪百分之十,都繳一樣的稅率(或許老闆的稅率更低)。或是把切切在高點,不管是一年、五年報酬率都很可觀。
在2007年時就有看過報紙寫投資十年獲利800%。(可搜尋美林世界礦業基金就知道)
相關性,兩個變數有關連,越接近1或-1關連越強。被拿來推薦您可能喜歡的東西,不過不代表因果關係(大數據一書也有提到)。
各自獨立事件的機率可以相乘,但是像今天下雨和明天下雨就不是獨立事件,今年撞壞車子保費會被調高,因為今年和明年撞壞也不是獨立事件。
左邊發動機故障+右邊發動機故障是獨立事件嗎?
期望值:期望值是負的,還是有可能賺錢。所以壞的決策有可能是好結果,好的決策也可能是壞結果。
作者提到誤用統計的時候:
當事件並不是獨立事件時,卻假設它們是
當事件屬獨立事件時沒發現
群集的確會發生
數據不當包括:
選樣偏差 (民調)
刊登偏差
回憶偏差 (Daniel Kahneman: The riddle of experience vs. memory)
存活者偏差 (各種基金)
標準差:衡量母體的分布性
標準誤:衡量樣本平均數的分布性
normal distribution
T distribution: small sample, 有fat tail,可使用T Distribution Calculator計算
或使用R
qt(0.95,df=22)
公式:
變異數=標準差^2= ((x1-μ)^2+(x2-μ)^2....+(xn-μ)^2) / n
相關係數 = 1/n ∑ (xi-X平均)(yi-Y平均)/ (σx)(σy)
SE=s/ √n
chi-square=(n-1)*S^2/(σ^2)
2015-3-16 update:
2015-7-23 update:
書裡有寫到,他觀察柯林頓從政以來的公開講話,觀察次數是幾千次,觀察時間十多年,發現柯林頓都不會死。所以顯示柯林頓被認定是不會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