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 Chih-Hao Chang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星期天參加林佳緯醫師舉辦的 biodesign workshop,品質沒話說,就是新思惟等級的workshop。(以後大概要用搶的了…)

開場是楊育修老師的演講,感覺是很隨興的講題,但是令人欲罷不能,雖然時間到了,但是大家還是希望可以讓他講久一點。一開始是講他如何成為第一個kickstarter 募資成功的台灣人。如何讓Tim Brown從信都不回而接受他的訪問。重點在於要把好的idea拋出來分享給大家。也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像多扶、airbnb、zipcar等。 當然好的idea也會失敗(像NPR money 上Free Parking那一集)
還有講到設計看牙醫的流程,可以讓小孩不怕看牙醫。(就像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習上寫的:55%人、37%流程、8%實質) 或是賣涼鞋的老闆不是真的在賣涼鞋。聽完楊育修老師的演講,會讓人想直接殺去他辦的FutureWard 未來產房。

中間一段是重量級人物分享他們的經驗。聽到李董事長都想從化工轉型踏足生醫,覺得台灣還是有一線希望的,所有的人都有共識,比低價已經無法和中國比。就我之前接觸的大老闆,也是差不多的感覺。老闆高層也是一般人,有他們的魅力、權力、困擾、傍偟。大家的分享中也提到好的idea和team是最重要的,錢反而是其次。 (從最近金萱字體在台灣一次可以募二千萬就知道,台灣真正缺的不是錢。當然他們是從字型散步字戀字嗨長期累積經營的果實) 不管是個人生涯,或整個台灣,都要找出新的路。

而下午的need statement, brain storming, and phototyping,對我們這種完全不知道如何和工程師合作的人來說,是最大的收獲。在賈伯斯傳裡有寫到,他的好朋友Wozniak從小就立志要當工程師,因為他爸爸說工程師可以創造東西解決問題,是全世界最棒的行業。這剛好和醫師的訓練養成相反,尤其在與生死相關的科別,並沒那麼鼓勵創意,原則還是do no harm。
但是又不是完全相反,像這個workshop所說的,還是要質疑日常routine practice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基本上連醫學知識的由來都很少去了解,大多注重在應用層面,這也是一種思維的疆域)

這種討論的方式真的是很棒,應該可以用在各種領域,只要一開始先把開會目標設定好,讓非本科的來challenge找出自己的盲點。我好幾年前去APSR開會的時候聽到研發bronchoscopy navigation軟體的也是這樣,重組CT影像,讓完全非醫療背景的人去找出最適合的路徑(bronchus),得以逐步推進醫療。

唯一的缺點是我前兩天太累了,所以到下午就已經有點沒精神,真的是很可惜。而且沒有看到design thinking這部影片 (我以為當天會放)。看得出來主辦人林醫師也是燃燒自己在辦這種課程… 大家要好好把握。

2015-10-21 update:

總網頁瀏覽量

Blog Archive

技術提供:Blogger.

- Copyright © A hospice intensivist -Metrominimalist-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