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醫學倫理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新思維值得學的是?

最近有人在討論新思維的好壞,基本上引起大家的討論他就成功了。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99696187.A.E5A.html
https://www.ptt.cc/bbs/medstudent/M.1499864838.A.0FE.html

很多人討論的重點是這個課程內容好不好,有沒有收獲,或值不值得,我認為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學習他如何成功的
這些課程教的是如何弄漂亮的版面,在system1就讓人買單,不要去觸發 lazy system 2。
這中間有些心理學的東西,一個是定價,一般人在沒辦法判斷東西的價值時,會問這個多少錢,因為貴的東西等於好。多人推薦,秒殺,也會有從眾效應。還有口碑行銷,朋友推薦的東西,比較能打動人。再說寫心得送禮卷的好處,一來是好的評價可以向寫的人朋友行銷,另一點是人的一致性,如果你寫下對一個東西好的評價,以後自己不會推翻他。(共產黨和美軍戰俘的例子)
這也是值得學習的一點,一般人上了課沒有收獲不會大聲嚷嚷說自己是潘仔,或是去吵著退費,畢竟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而且人對於自己擁有的,體驗過的東西會overvalue,endowment effect。

至於會不會有第二個新思維,應該是不容易的,要吸引到醫師族群,必然醫師身份容易成功,人都喜歡和自己相似背景身份的人,新思維的成功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不要小看system1的作用,不要小看表面功夫,第一印象,群眾的想法(相對專家想法),不要小看宗教信仰的力量,不要以為科學萬能。

但我不會主動推薦人去上課,主因是本質上有paradox。我在2013年參加一場大堂課,那時候蔡的確是用鐵達尼號比喻,說船快沉了醫療要崩壞了大家要做好準備。不過後來他臉書又說醫療崩壞趨勢減緩了,大家還是把自己專業做到頂尖。現在回想如果真的崩壞,那為何還需要上研究論壇,學論文寫作呢。在本質上將新思維當做商業機構,學習他怎麼賺錢,是比較好的。學習去欣賞他的優點,不要去粉絲朋友的前面去批評,破壞自己的同事和朋友的友誼。


有些人認為同儕壓力也是一個因素,別人會你不會的東西,會讓你焦慮。
也有些人認為社群或互相取暖也是有價的。
有的人認為他去上課之後會得到優勢,比同儕有競爭力,這可能是一種對自己的overconfident,需要有outside view來點破。
2017年7月11日 星期二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white coat ceremony at CGU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斷開醫德的鎖鏈


這天聽了NPR的這集有感: Pay Patients, Save Money
這集主要是說美國的保險公司,用方法付錢給病患進而節省保險公司的成本,例如醫師安排病患一個檢查或治療,那保險公司會跟病患說,如果你去其他比較便宜的地方接受檢查或治療,而且這個醫療的品質是他們有認證過的,保險公司會再給患者多一筆錢。而他們省下更多要付給醫院的錢。而最後一個醫院的主管說為何他們的MRI會這麼貴的原因是因為要cover醫院的其他單位,如急診…

以鄰為壑
這個想法早已在台灣醫院發揚光大。醫院先把賺錢的單位先收編為自己的利潤,再說很多科是不賺錢的科,是經營困難科。所以進一步就不能給員工太好的福利,也要共體時艱。除醫院對醫師之外,各科之間也是一樣把已經沒有燙手山芋推給其他科(我覺得不能用人球這種字眼,因為人球這種字眼隱含了醫德在裡面)。而在同一科裡,還是有利潤高低不同的工作…

之前就在想說,如果台灣健保無以為繼,該往什麼方向走。是做重症照護ICU, critical care的會先沒飯吃,還是第一線診所看感冒的基層醫師?我的猜測是ICU會先倒,畢竟在健保之下才會有人命要救到底的想法,如果沒有健保還是要回到經濟上的病患或病患家屬願意從口袋拿多少錢出來。而現在政府大力推動在死前要開安寧緩和會議,也不難看出這個趨勢。

Inequality
認清人是不平等的,也是一件重要的事。黃警司的名言「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講得繼現實又精準。或許我們該將觀念從公平正義,轉而認知道這個社會是不平等的。濟世救人,窮人有錢人都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根本不存在,只是一句謊言。台北7間醫學中心,但是南迴醫院建不起來。(即使建好了有可能維持嗎?)
就如同很多資料庫的研究,校正了年齡、性別、糖尿病、高血壓,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然後推論說什麼疾病(或藥物使用)後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產生(correlation, association, risk factor...),但社經地位,健康飲食,住的地區是空氣飲水是否有汙染,沒辦法校正的因子太多了…

所以熱血的醫學生常立志當醫龍,或者會說唸醫學院是為了救人,當醫生不是為了賺錢,逐漸也轉變成為追求好的生活品質,避免要值班的科,這個觀念在正確也不過了,睡眠不足的危害已經是evidence base科學證實過。

參與八仙的醫護人員如果被說:「這是他們應該做的」或被問「難道是一筆生意?」 那要回答「對、就是一筆生意」。還是要再次強調自己多麼辛苦?希望被稱讚有醫德,辛苦付出奉獻?說「是我們應該做的」。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大醫院小醫院

有人說血汗醫院就像是MCD,一人負責做一部分的漢堡,就成了一個完整的生產線。記得上次有歪國人來演講,到了大廳後說他以為來到機場了。也有人說醫院就是工廠,院長就是廠長。當然這些都是開玩笑。

門診遇到一個抽菸男性,因為跌倒照了X光才發現不妙。跑到大醫院求診,做了斷層掃描和支氣管鏡切片後,確診為小細胞肺癌。所以他的主治醫師趕快安排他住院來打化療。

但是後來病患沒有去,反而跑到小醫院來尋求其他建議,他也提到他去找了一些民俗療法,但是還是想來聽聽看second opinion。病患說他覺得很害怕,只是跌到而已就變成長了肺癌,要到醫學中心住院打化療。還有抱怨做完氣管鏡後燒聲了二個禮拜。

這讓我想到有個ted上的演講,說大腸鏡做10分鐘的這組病人,對大腸鏡的記憶比起另一組是做20分鐘的好。或許是因為10分鐘的人記憶停留在急性的疼痛,或許可以解釋氣管鏡後他的不適。

覺得很害怕要怎麼解釋呢?是因為大醫院裡大醫師沒辦法帶給病患信任感嗎?不可能吧,已經是在大廟裡了。
把跌倒還癌症連結就是人類自然把相同時序性變成因果關係的一個例子。
然後化療又和死亡連結,因人對於不確定性或未知最是恐懼。再連結到他的主治師身上,就是這樣子吧 。

為何對這個印象這麼深刻,因為在V1時也有一模一樣的例子
請患者住院做化療,但是他和他的兒子堅持不做,最後到了加護病房時,又說為什麼當時我沒有堅持幫他做。或許我們可以做的是把化療和治癒連結在一起。

2015年2月1日 星期日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遇到不浪費醫療的感動



在中國大陸生活不容易,眾多的人口爭奪少數的資源,看起來人老的快,二十幾歲的人看起來都像三十幾到四十歲,不過我想這些是受薪階級。

在這邊最常見到的兩個字就是"文明"
有人說命裡缺什麼就要叫什麼名字,所以中國大陸缺的應該就是____。但實際接觸並非如此。從廈門島內坐公車回海滄,正常應該是前門投錢上車然後後門下車,但人太多前門上不去大家都從後門擠上車。上車後大家也都自動自發的把零錢或感應卡傳遞到前方。也有見義勇為的人叫大家要讓坐給抱小孩的人。

這裡看診雖然有醫保,但是自付的額度還是要的,令人驚訝的是有人說不要開太多藥,沒吃完浪費,聽了覺得很感動。



貧富差距大,和高度發展所帶來的汙染,是中國大陸需要面對的問題。

這裡的醫療也正在起飛,但較不解的是防衛性醫療也盛行?難道是全球化的影響?
(延伸閱讀:http://www.tma.tw/ltk/100540411.pdf)

-----

2014-2-13 update 
Epidemiology of Human Infections with Avian Influenza A(H7N9) Virus in China
http://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1304617#t=abstract 

不了解中國大陸,容易質疑中國做出來的研究。
我去廈門時遇到一個重症肺炎,下午通報後,晚上CDC就派了3人來醫院採檢,包括痰、swab、血清。要蒐集的問卷資料大概有7-8頁,包括症狀接觸史抗生素類固醇抗病毒藥物使用,問的hitory大概和醫學生一樣詳細。應該說這種研究只能登在最頂級期刊....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___師薪水低是因為___師太多了?


圖片來源http://www.wearn.com/bbs/topic.asp?topic_id=237922

我的朋友向我提到因為律師名額大量開放,所以供給太多,導致薪資下滑。若是一日大量開放中國或波蘭醫師,到時也是不爽不要做。

大量開放醫療人員示意圖 

我的想法是,台灣是外銷的國家,台經濟還是要靠出口,如宏達電外銷歐美 (GDP保2失敗 主計處怪罪宏達電)。醫療或是法律等等,偏向內需,而外銷和內需產業就好比是陸戰隊和醫護兵的關係。陸戰隊都死光了,剩一群醫護兵互相補血,當然是gg了。 (不過現在台灣是把錢都拿來蓋碉堡了…) 。 上圖有人認為醫師薪水低是因為醫師太多了?我認為還是台灣整體經濟在下滑的關係。

但開放大量醫療人員會有什麼衝擊,有人說會醫療崩壞? 健保會倒? 我猜想應該不會有太大改變。只是和現在一樣,讓資方更容易壓榨勞方,壓榨基層人員。

 人才不均衡發展示意圖

2016-5-6
酥餅教授的見解

------
很多人對健保制度不了解 (如第一個圖),也因為隔山如隔山,久了就被新聞的藥價黑洞,沒醫德給洗腦。剛好看到有人在討論 health insurance,給大家參考看看

Here's Why Health Insurance Is So Weird
這篇文章講到醫療保險與一般保險的不同

作者表示,醫療保險會將財產從健康人轉移到生病的人身上,一般保險是把沒損失人的錢轉給有損失的人,兩者不一樣。如果醫療保險和一般保險要一樣,那身體較差的人應該收較多的保費。

所以法令強制納保 (像全民健保),健康的人就會付出不划算的保費,相對身體差的是較划算的保費。可是身體不健康不一定是自己的選擇,或自己可以決定的,所以向不健康的人收更高的保費也是不見得公平。


反對全民納保的主要理由是花的醫療費用會大於繳的費用(不拿白不拿,這在台灣已印證)

有醫療保險後,是否會鼓勵像抽菸或過重這類不健康的行為。(這點在台灣也印證,看看酒鬼在急診多不受歡迎,卻又一直發生就知道)
作者還提到女性的醫療花費比男性高 (原因不明?因壽命較長?),但是保費要平等?


2013-12-23
一案難求 全台流浪律師逐年增

繼流浪教師後,也出現僧多粥少案件難求的「流浪律師」;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全台有照但未執業的流浪律師,多達五千八百人,且逐年增加中。
中部某鄉代會辦公室,經常可見提著公事包的陳姓律師,和幾名調解委員泡茶身影,「劉委員,這件車禍若調解不成,就交給我來打官司。」
陳姓律師幾乎每個星期都來報到,希望能兜到案子;他苦笑說「沒辦法。這個月還沒接到案子,只得來這裡找。」
為打破律師以往寡頭獨占的現象,降低接案價碼,讓一般民眾有需要都能請得起律師,不斷提高律師高考錄取人數,律師錄取人數變多,但案件成長有限,市場大餅不夠分,流浪律師一年比一年多。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統計,到上月為止,取得律師執照的有一萬三千多人,僅七千六百五十六人執業,不到六成。台南律師公會理事長李合法表示,南市律師登錄人數較五年前增加一倍,市場相當競爭。
台大法律系畢業的楊姓律師今年完成實習,執業兩、三個月,月薪四萬多;他說,班上有十多人考上律師,目前只他一人執業,其他人有的去當公務員、有的在補習班教書。
「我在這裡朝九晚五,月薪五萬元,何必出去執業?」一名有律師資格的法官助理說,同學有不少人考上律師,但剛出道自行執業難有案源,「每年法院招考法助,都不乏律師來考。」
律師錄取人數大增,市場競爭,事務所案源減少,也影響到提供實習意願。
依規定考上律師後,必須參加一個月的律師研習所研習、五個月的事務所實習,才能取得執業資格。
律師張藝騰考取後,到爸爸的律師事務所實習;有法官助理考上律師後,請法官幫忙找到實習的事務所。但不是每個新人都這麼幸運,沒有背景或人脈,常找不到事務所實習。
「實習律師啥都不會做,事務所還得付薪水。」一位資深律師表示,都會區的聯合律師事務所,大都不接受新人實習。
律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最近將討論,日後接受新律師實習,事務所無需付費,甚至考慮討論實習的新律師,每個月應付給事務所五千至一萬元「學費」,解決準律師實習問題。
全文網址: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8378078.shtml#ixzz2qm9ZM7sI

2017-12-12
Nurses to the Rescue!
http://freakonomics.com/podcast/nurses-to-the-rescue/
醫師的薪水高,可能還是和管制有關係。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轉貼新聞 綠島鄉民中風不治 後送機制挨批

綠島鄉民中風不治 後送機制挨批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8215503.shtml


感覺上是民代借機向中央抗議,醫師成為炒作題材......

-----
2014-1-26
台東縣綠島鄉衛生所自103年2月17日中午後急須醫師協助支援門診醫療服務
http://www.tma.tw/meeting/meeting_03_info.asp?meete_id=4953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健保制度的雜感

 彰基反暴力,可以看到警衛站在後方,反映真實情況

黑支臉書有很多加油打氣的人

越容易得到的,越不懂得珍惜

健保制度包山包海,急診也人山人海,大病小病都看,根本來說還是制度的問題。不過健保已經沒辦法改革了,因為所有的人有用到的一天,健保好,健保不能倒,也倒不了健保的極致表現就是偏鄉和離島,部分負擔全免,最後必然是一場災難,但是所有享有這個福利的民眾,也一定會維護自己的權利,所以不會有任何誘因去改變現況。全民健保也一樣的道理,利用重大公共建設炒房也一樣,不管工程有沒有需要,蓋在我家附近讓房價漲就好。

很多民眾同情黑支也不意外,台灣人本性就是善良,有愛心,容易原諒其他人。後藤新平說台灣人愛錢,怕死,愛面子,其實應該再加上善良,日本311大震台灣捐款只輸美帝。如果這次他沒有出拳這麼重的話(因台灣人從小就被老師教:打人就是不對)恐怕更多人矛頭會指向急診的不是。

這個事情的關鍵應該在於彰基的態度,究竟是把醫護人員當成是醫院的資產還是負債,一翻兩瞪眼。應該持續追蹤這則新聞,不是靠大家貼貼反暴力海報或在臉書按個讚就可以解決的



衛生署急診室反暴力海報

 
----
到離島支持有感

缺點:
1. 部分負擔全免
2. 病患對醫院信任感稍低,還是想轉大廟
3. 較為人治,且制度不支持long stay

優點:
1. 好山好水
2. 不同的經驗
3. 有人情味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五大皆空不會反轉,醫療也不會崩壞

 [新聞] 住院醫師甄選樂觀 五大皆空反轉?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7540033.shtml 
 




在 醫界「五大皆空」陰影下,台大、榮總兩大醫學中心最近陸續進行102學年度住院醫師甄選,台大錄取情形不錯,小兒科、婦產科還有備取;台北榮總已完成甄選 的內、外科住院醫師,內科僅兩名缺額、外科全部招滿。有醫師樂觀認為五大皆空情況已經出現反轉; 但也有醫院態度保留,台大醫學院婦產科教授楊友仕說,長期仍須改善給付不公的醫療環境。
醫療體系走山偏移,出現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皆空情況。國內醫界龍頭台大醫院住院醫師甄選,被視為具有一定的指標意義。台大日前公布102學年度住院醫師甄選榜單,去年第一次招募無人應徵的婦產科,今年不但招滿,竟然還有備取。
台北榮總目前已完成內科、外科住院醫師招募,內科開出21名額,錄取19人、外科開出13名額,錄取13人全部招滿,招收情況也不差。至於台北國泰、台北馬偕、新光等醫院、長庚等醫學中心,本周才要進行醫師新血招募。
楊友仕認為,前兩年醫學系畢業生因為新實施「PGY」制,也就是需要先接受為期一年的一般醫學訓練,加上男生畢業後要先服兵役,在新舊制的銜接時期,符合報考住院醫師資格的學生人數減少,加上不少學生想挑「輕鬆」的科別,造成繁重的五大科門可羅雀甚至招不滿。
醫勞盟理事長張志華則表示,現在仍不能對人力流失太樂觀,住院醫師錄取、報到後,受訓後仍可能「轉行」,像是外科住院醫師五年訓練期滿,考到專科醫師證照 身價一提升,就可能轉到整形外科,或是自行開業當醫美醫師,不見得會留在醫院外科服務。楊友仕也說,內科往往有五分之一的學生會離開。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也持保留態度,他說,現在「小朋友」喜歡挑輕鬆科、非急診科等科別,就他觀察,住院醫師招收最慘的會是內科,許多人都一窩蜂地往輕鬆的五官科擠。
【2012/12/0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住院醫師甄選樂觀 五大皆空反轉? | 醫藥新聞 | 健康醫藥 | 聯合新聞網  
Power  By udn.com

不論選什麼科之前,都應該看的一篇文章 
作者:chenglap 標題: Re: 為什麼西方人很懶 可是卻很強大 


「其實我們也懶, 不過別人懶的是動手, 我們懶的是動腦而已. 為 何勤力讀書? 
其實為的不就是可以對將來的前途不用多想, 找個 穩定不用創意的職業, 領薪水過好下半生? 
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 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很好學, 而是因為 如果不讀書, 我們大部份人根本對未來就沒想法.」 

我感覺「醫療崩壞、四大皆空」僅僅是口號,在我們有生之年還不會發生, 至少最近幾年不可能。 
醫學生填醫學系,接著選四大科,可能有 1.對未來沒想法 2.有濟世救人的欣快感 但是曾幾何時,想要有這種救人的感覺,必需先在醫學中心survival 也就是說要先有paper,再加上長官關愛的眼神 
洪浩雲醫師這就是這一代最典型的例子,或許他在training中學習認真 開刀技術一流,但最後還是失去外科的舞台。 
而對自己未來有想法的人其實不多,所以四(or五)大科絕對會有人來。 
至於說醫療崩壞更只是假議題了,醫療本來就是內需的產業, 台灣整個經濟不好,醫療怎能獨善其身。
對未來不要太樂觀也不要太悲觀 顧好自己最實在


2012年12月5日 星期三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轉錄 ptt [感想] 男怕入錯行 (給徘徊在醫中牙抉擇的你)


http://www.ptt.cc/bbs/medstudent/M.1311188779.A.D53.html
非常好文 !!!!

男怕入錯行 女怕嫁錯郎

這幾天指考成績放榜了
相信很多高中生都在思考哪些是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志願
這裡提供一些個人的心路歷程
給在考慮要唸"醫中牙"的準醫師學弟妹們作參考

這是個很長的故事 要看完可能要看很久
故事主要是我想跟大家分享
當初怎麼會想念醫科 怎麼會改唸牙科
怎麼會想放棄牙科 改唸中醫系
還有 為什麼今天 我開始會"後悔"了當初 "不唸牙科改唸醫科" 的決定


----

2014-1-21  update:

現在想法不同,時代變遷太快,即使Nokia也會被併購,臉書的市值是惠普的兩倍以上,人生怎麼過,不要向後看。

正向思考,參考:

chenglap 的 人生輸在起跑線?

或是蔡醫師的  心理素質好的人們


2015-11-25 update:


2011年7月22日 星期五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值班醫師也不能掉已輕心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an/5/today-so5.htm

誤診害截肢 長庚、醫師判賠194萬

糖尿病患惡化兩度截肢

〔記者項程鎮、張文川、洪素卿/綜合報導〕台北長庚醫院三年多前傳出誤診,造成糖尿病患李春光右膝以上十五公分以下遭切除,台北地院判決李勝訴,長庚醫院需與醫師林玠模、陳苡揚連帶賠償一百九十四萬餘元;本案仍可上訴。

長庚:接獲判決書再說

對此,長庚醫院表示,將待接獲判決書後,才會決定後續動作。

李春光妻子昨晚則說:「這幾年來,好好的人被弄得不能走路、工作,全家過得真艱苦。」記者前往採訪時,李代步的身障機車停在家門口,因身體不好,已入睡。

判決指出,病患家屬主張,李春光二○○七年一月十九日晚間,因全身不適到長庚求診,急診室醫師診斷為糖尿病及便秘,李隔天感到右大腿疼痛、冰涼,屢次向醫師反映,但值班醫師林玠模、陳苡揚等人未積極治療,害李病情惡化,在同年一月三十日及二月一日進行兩次截肢手術。

兩醫師否認未積極治療

長庚及林、陳兩位醫師否認有醫療疏失,並指病患當時臨床表現,是非典型的「下肢急性血管栓塞」,值班醫師很難早期診斷,所以先以內科治療,視病情變化程度,再請外科醫師處理,這些都是醫療書籍上的規範。

法院參考榮總的鑑定報告,認為「下肢動脈血管栓塞」不是罕見疾病,而糖尿病患本來就是「下肢動脈血管栓塞」高危險群,但兩位醫師疏於注意,應對病患截肢負責,醫院也應負連帶責任。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令人無言的署長

http://www.nownews.com/2010/12/13/91-2672993.htm

楊志良:二代健保案14日不會闖關 國民黨內還要做個處理(2010/12/13 15:42)

記者陳思穎/台北報導

「二代健保案」7日在立法院闖關失敗,衛生署為此積極與國民黨團溝通、提出修正版本,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執行長林益世日前預估最快本周二(14日) 就可闖關,不過,衛生署長楊志良今(13)日下午與國民黨團開完會後表示,「(14日)不會(闖關)!黨裡面還要做個處理」,且目前沒有訂出時間表。


楊志良今日中午在財政部等相關部會陪同下,再度於行政院內與部分國民黨立委溝通,會後楊志良前往立法院出席衛環委員會,接受立委質詢。


楊志良在立法院表示,開會中已達成相當的共識,將保留一代健保的優點、納入資產所得、針對「家戶」進行著墨等,不過,詳細的條文與計算方式還需要 一些時間才能確定,「今天不會有答案!條文什麼的要花一點時間!」


對於媒體詢問此是否為「一代健保改良版」,楊志良則強調,「不是!是『二代』!你問所有的委員,『都是二代』!」



原 文網址:
楊志 良:二代健保案14日不會闖關 國民黨內還要做個處理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http://www.nownews.com/2010/12/13/91-2672993.htm#ixzz17zLw9GwU



楊不是早就說過要下台了嗎?
他講過的話到底什麼時候會兌現?


台新舊衛生主管交接 新官上任後首要追討健保費
http://news.sina.com 2009年08月06日

中新網8月6日電 據台灣《聯合晚報》報道,台當局新舊任“衛生署長”6日下午交接,“新任署長”楊志良是健保專家,他表示,上任之後首要任務就是向台北市府追討347億元 的健保費補助款。他強調,這件事一定要解決,否則他無法向其它縣市、雇主及被保險人交代。

  楊志良還説,就任“衛生署長”之後,他如果不追討欠款,就是違法瀆職,要面對“監察委員”的彈劾,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所以他沒有其它選擇,沒有 第二條路好走,一定會追討到底。台北縣、高雄市的健保欠款,也會一併追討。

  對於催討台北市府所累積的健保費補助款,楊志良似乎一點都不手軟,比前任“署長”葉金川還要強硬。他強調,台北市府不還錢,就是占所有被保險人 的便宜,“這筆錢非還不可。”




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電影 錢不夠用 2




〈獨家〉台灣最長壽電影 「錢不夠用2」播一年

一部新加坡電影,台灣一家二輪戲院,整整播了一年;電影情節描述母親和3個兒子,業者說,這讓他想到自己,為了提醒更多人應該及時行孝,他買下台灣35釐 米影片的公開放映權,戲院連續365天播放同一部片子,創下台灣記錄。 電影對白:「我要回家,我不要住這邊,這麼遠,阿輝啊!」 媽媽不想進安養院,兒子內心掙扎,最後媽媽住進加護病房,孫女車禍重傷,送到同一家醫院,但血只有一袋。
電影對白:「你說,這袋血要給媽媽?還是你女兒?不要這樣,現在這個時候你要我…,2個都是我的親人。」 新加坡電影「錢不夠用2」,深刻刻畫母親和3個兒子之間的親子關係;這部片去年5月在台灣上映,台中一家二輪電影院,現在還在公開播映,再3天就整整播一年了。
二輪戲院業者黃炳熙:「他們還笑我,這個戲院的老闆有點『秀逗』,哪有演這麼久?其實在我內心,會心裡想,就是有這麼多觀眾熱愛它。」 老闆的堅持,讓「錢不夠用2」,成了台灣電影院最長壽的一部片,有3萬人次看過,票房50萬;但換成一般二輪片,365天已經播了16部,累積票房估計140多萬,戲院等於少賺了100萬;老闆不計成本,因為他感覺,這部片就像為他拍的。
黃炳熙:「(媽媽)幫人家洗衣服,到菜市場賣賣菜,很清淡的生活。」 老闆小時候家裡環境不好,電影劇情讓他特別感動,於是花了10萬,買下台灣35厘米影片的公開放映權,到處公演,甚至開放團體免費看;他說,賺錢不重要,只希望大家看完,回家後更孝順父母。


回台中時,想去萬代福看電影,挑來挑去看到這則新聞,不過後來沒時間去電影院,只好回家租DVD來看。
「你坦白講,我媽能撐多久?」
我們每天都會碰到這種問題,事實上,台灣便宜又大碗的全民健保,解決了很多這種的問題,劇中住一天ICU要8000新加坡幣。哇等於18萬新台幣,也對劇中的三兄弟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最後他們的mother自拔管,把血留給孫女用。才解決了他們三兄弟的問題。我們的RCW,一個月貼2萬多塊,就造成很多人的負擔了,也讓有些鑽漏洞的人,用重大傷病一直待在醫院裡不肯轉出。也有不少病患在ICU,已經是末期患者,但是因為習俗,或是有親人在美國,一直要醫師使用呼吸器、升壓劑等等,撐到鬼月過去,或撐到家屬來到。

一切都是制度問題。

對於全民健保,我們應該著重的是制度面,而非抱怨保費又漲了,或是醫師薪水又低了。
全民健保的本質和所有的政策一樣,是資源的重分配,把納稅人口袋的錢拿出來,交給特定族群花用(洗腎患者、癌症患者......)。醫師的角色只在於資源的分配,理想情況下用有限的錢幫助最多的人,但是並沒辦法改變在這個扭曲制度下,民眾救醫的選擇…....


不過一般人的觀影重點應該不是這些,這是一部「親情無價」的片子!!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台灣良心? 辭官可要說到要做到


台灣良心 楊志良敢嗆:頻繁選舉 禍國殃民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350633/IssueID/20100310

【綜合報導】因遲未能調漲健保費解決健保財務危機、憤然請辭的衛生署長楊志良,昨發表以「頻繁選舉、禍國殃民」為題的200多字聲明,痛批連年選舉常導致 重大政策停擺。他更表示願拿出100萬元及進行募款,推動公投限制選舉頻率。民眾稱許楊志良為「台灣良心」,更有民眾響應捐款支持公投;學者也認為他有膽 識、敢建言。

楊 志良(63歲)去年8月6日就任衛生署長以來,在內閣民意支持度最高,但每逢國民黨敗選,黨內人士總將敗選矛頭指向他要漲健保費。他昨寫下聲明,指「連年 選舉,割喉競爭,為求勝選,即使對多數人有利的政策,恐少數人受影響,選票流失,因而步。僅三數名立委補選,上至總統都得前往輔選造勢,因『沒有政權, 一切免談』。政治人物常因此置國家政務不顧。只要選舉,各部會重要政策就得停擺,不利國家長遠發展。」


今天蘋果日報的頭版標題竟然是這個!?

台灣良心?若要說醫界良心,謝炎堯寫的文章見地比他好太多了


2009-08-07

追討健保費 新官上任不手軟

http://n.yam.com/chinatimes/politics/200908/20090807202228.html


政治人物最缺乏的就是誠信!?


為維護民眾健康,力挺「健保不能倒」
呼籲社會各界理性面對健保財務危機

http://www.tma.tw/meeting/meeting_01_info.asp?meete_id=3169

全聯會聲明:為維護民眾健康,力挺「健保不能倒」呼籲社會各界理性面對健保財務危機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全民健保不僅是全體國民健康防護網,也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基石,尤其有些原屬社會福利醫療項目歸屬於全民健保給付後,「健保不能倒」已然成為全民一致的共 識。但這些年來健保財務缺口解決方案一直苦於無法跳脫政治力介入的緊箍咒,導致依法調漲健保費率成為歷任衛生署長最頭痛的施政問題。

健保費率之調漲,立法院原先制定的健保法即有明文訂定專業性的完善調整機制,衛生署本來只要依據健保法執行即可,但在各方政治勢力干預下,「健保費率不能 漲」遂成為政治角力的最高準則。長期以來社會各界一直未能理性實際面對健保財務虧損甚至破產及可能因而導致民眾健康照護失能的嚴重性,一再延宕解決問題的 契機,讓健保財務失衡持續惡化而病入膏肓。

近年來媒體與社會輿論更不時以誇大言詞,大幅報導藥價黑洞等問題,誤導民眾,以抗拒對健保財務體制的改革,殊不知歷年健保局每次調降藥價費用,皆已回歸於 醫療品質提升方案,諸如加速新藥之引進,放寬給付癌症治療藥、抗病毒治療藥物、降血脂藥物等,以嘉惠病患,減少民眾自費醫療的負擔,增進民眾醫療權益。近 年來醫療費用之快速增加,實乃因人口老化、人口自然增加、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人口增加、新增藥品與新醫療科技給付等因素所造成,希望民眾能夠理解事實。依 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平均餘命民國94年男性為74.4歲、女性為80.8歲,民國98年男性提升至75.88歲、女性提升至82.46歲,這就是全民健保 醫療照護提升生命期的最佳佐證。

衛生署楊署長8日下午閃電請辭,表明難能達成行政院「維持75%民眾不調整健保費」的政策要求,本會對楊署長為搶救健保負責盡職、鞠躬盡瘁之精神深表欽佩;並對楊署長呼籲社會各界必需理性面對健保財務缺口之事實,深表贊同與支持。

如楊署長所言,許多民眾似乎不能體會台灣健保在國際社會上所得到的尊重及艷羨,反倒是對於制度無止盡的批評及對於增加保費頑強的抵抗。本會呼籲政府與社會 各界應理性面對已經嚴重惡化的「健保財務」問題,讓衛生署長依法行政以解決健保沉痾,全心戮力守護全體國民生命健康,如此才能讓國內外稱羨,奇蹟似的台灣 全民健保制度能永續經營,維持不墜。(99年3月10日)


我看醫師公會也是完了,應該與民眾站在同一線的,竟然跑去和一個過氣、將下台的署長同一陣線,想要一起漲健保費。這才是健保的大問題。


很多醫師也認為楊署長這次有勇氣,敢漲健保費。問題是醫師的收入,本來就是從民眾身上賺來,醫師和民眾應該站在一起。而不是為了自己的收入,就「濫情」的呼應署長。

如果楊署長真的有勇氣要改革,應該先向大眾解釋健保的財源為何不足,說清楚根本不叫黑洞的「藥價黑洞」,不要故意挑起民眾與醫界的對立,讓民眾認為錢不夠一定是黑洞、污健保。再以知識份子來教訓「民眾白目又濫情」。要成為台灣良心,那這次說要下台先做到吧……


我們的衛生署長,林芳郁、葉金川、楊志良,別越換越免洗啊。

(我要再次為我之前批評林道歉,因為真的有人比他做的更糟)

2010年3月10日 星期三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拉K ?? Ketamine abuse (紀念林教授)

自由電子報: 拉k少女 膀胱容量萎縮剩10cc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un/11/today-life12.htm

一名吸食K他命患者的膀胱容量明顯縮小,僅剩正常膀胱的四分之一。(圖: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林儒廷提供)
〔記者林相美、魏怡嘉/台北報導〕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理事長郭漢崇表示,近年來全台陸續收到吸食K他命導致慢性膀胱發炎案例,有一名19歲少女,因拉K膀胱萎縮到只剩下10到20CC容量,由於膀胱容量只剩下一點點,被迫整天坐在馬桶上。
吸K導致膀胱炎案例遽增
台北市書田診所近3年接獲68例因吸食K他命的「潰瘍性膀胱炎」個案,患者膀胱纖維化,容易頻尿、血尿;泌尿科醫師警告,若未及時停用K他命,最嚴重可能導致腎水腫,必須洗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治醫師束連文指出,許多毒癮者都知道,吸食K他命後會頻尿,不斷跑廁所,除了泌尿系統的併發症外,吸食K他命會影響精神狀態及記憶,判斷力變差,吸食者常常合併服用鎮靜安眠藥物或飲酒,危害甚大。
書 田診所泌尿科主任林儒廷昨天表示,一名26歲男性病患頻尿、夜尿、血尿、小腹疼痛,加上原有憂鬱、失眠,夜晚幾乎無法入睡,曾於其他醫院求診,只能以抗生 素、類固醇緩解症狀,無法根治;經問診,病患坦承吸食K他命兩年,檢查發現,病患膀胱明顯縮小,只有100CC容量,正常人的膀胱容量為400CC,而男 子的餘尿50CC,代表收縮力變差。林儒廷指出,患者中男性42人、女性26人,平均年齡26歲,最小的僅19歲,吸食K他命時間從半年到3年不等,患者 尿液中有極高濃度的K他命代謝物。他分析,長期吸K會造成發炎細胞增生,泌尿系統出現廣泛的炎症反應,膀胱長期、反覆發炎,膀胱有很多出血性的黏膜,最終 導致膀胱壁纖維化、變厚,膀胱容量縮小。
膀胱無法再回復原容量
林儒廷表示,治療時患者必須停用K他命,以愛密羅藥物緩解排尿慾望,輔以訓練,控制排尿。不過,膀胱纖維化為不可逆,膀胱容量最多只能恢復到200CC,不可能回復到過去的容量。


今天也遇到相同的案例
和林教授看完病人後,我說這個我在蘋果日報上有看過…

林教授:你應該看點paper,這樣收獲會更多

同學:你應該說你看的是newspaper



搜尋網路上可以看到一篇
The destruction of the lower urinary tract by ketamine abuse: a new syndrome?
BJU Int. 2008 Dec;102(11):1616-22
由香港的醫院所做出來的研究


想不到,這是2007年才被注意到的問題。


這些人都會有 frequency(約15-30分,這個病人也是一樣), urgency, dysuria, 等症狀 (這個病人都有),也就是因為interstitial cystitis,膀胱變小所引起的。根據病人描述,這種頻尿的症狀會變動(這篇paper寫到已經戒掉ketamine的人,有些症狀較輕微)。

病人表示,他拉K並不會產生幻覺,其他的人會。而他買的是粉末狀,是用吸的,而不是像麻醉用Ketamine是用IV打的。而病人關心的問題,有辦法治療嗎,或是幫忙他戒掉。看這篇報導,除了在irreversible 前戒掉之外,沒有其他的好方法。


港醫院發現全球首批個案   索K損膀胱   15分鐘要排尿

【本報訊】屯門醫院及瑪嘉烈醫院發現全球首批青少年「索K」令膀胱容量縮小,嚴重的縮至正常的10%或以下,只能儲存相等於兩湯匙的尿液,每15分鐘就要排尿,長遠引致腎衰竭。現時兩間醫院的累積個案已急增至30多宗,最年輕的只有18歲。研究人員指出,可能與本港青少年濫藥嚴重,或K仔的質量有關,如病情輕微,患者停止濫藥後病情或會減輕;但若病情嚴重,則傳統藥物治療也未見有效,呼籲濫藥人士及早停藥,並向家庭醫生或社工求助。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070622/7242254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醫師
http://www.greencross.org.tw/drugabuse/ketamine.htm

我的感想是:1. 香港人真不簡單。 2. 一直上廁所,真是無間地獄


2013-8-11 update:

僅以此舊文紀念林杰樑教授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強者的宿命就是戰


圖片來自:http://www.blizzard.com/

最近打模擬器的 KOF 97,很不容易的打敗了電腦。想起以前苦練了很久,還是很難花5塊前破關。以前班上的高手祥哥,可以和外面的人比拼,被挑的時候都要靠他,他在KOF的地位已經是我們心中的神了,有時候贏別人太多場還要故意輸一次,免得招來真人龍虎亂舞。然而,現在到網路上搜尋,看到所謂高手「大口」,「小孩」等等,簡直不是人可以辦到的,一看就知道,這種等級的要打贏他們一隻都不可能。

就像以前打星海爭霸、魔獸爭霸3,我是網咖中的高手,到大學裡也是系上高手,所向披靡,連但是到了校級的程度呢,就怎麼都打不贏學校中的Maze。以前在網路上2打2遇到,我的先知被他的劍聖打假的。但是看了boxer的錄像,或grubby,Moon,就知道,即使台灣區冠軍和他們相比,等級絕對有差。

但是醫學呢,似乎沒有這種情形。我們幾乎不認為,別人做得到的事,我們是做不到了,他可以升主任,升教授,我也可以。原因是什麼?本質上的不同?或者大家都看不清楚真相。就像打 diablo 一樣,沒有量化的標準,大家都可以打怪,都可以撿寶,也就沒有所謂的強者了。原來醫學類似於RPG,而非即時戰略或格鬥天王。


2009年2月22日 星期日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讀書心得 生死大事 如何幫助所愛的人走完人生旅程


生死大事 如何幫助所愛的人走完人生旅程


本書是 1992年的書,到現在已經超過十年

書中提到:
為什麼今天很多人都認為應該把將死的消息告訴病人?
要回答這個問題,最好先描述一下從前的作法----不將實情告訴病人的情況。「封閉認知」本實上就是欺騙。病人家屬若想隱瞞病情的嚴重性,為達到目的,勢必要演練一番,同時戴上複雜的面具。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醫院裡,家屬的甘要義務變成不斷地保持虛假的面目,不斷微笑,不斷地說一堆愉快的話,還得假裝關心病人的未來,並且和他討論,就好像他真的會有未來一樣。病人面對鏡中日漸憔悴的面容,還得說服自己相信病情已有起色。

另一段寫到
把病人患了絕症的事告訴他,他會不會崩潰,甚至發瘋呢?
每個人大概都會這樣猜測,但事實卻正好相反----病人在得知實情後通常會有釋然的感覺,偶爾還會心懷感激,那些病情一直被隱瞞著的病人尤其如此,只有極少數的人會完全崩潰,但也只是一段短時間而已。

以上兩段摘錄自書中的描寫。


這是一本翻譯的書,但是對於目前台灣的情形也是非常的實用。我們最不安的時候就是對無知的恐懼,就像看鬼片一樣,一直提心吊膽,怕什麼時候鬼會出來嚇人。但是等到鬼露出他們的盧山真面目時,反而會覺得這個做得太假,或是鬼也蠻可愛等等的……


後面也有一段有意思的話 第185頁
將瀕死病人遷進醫院中安靜、隔離的病房,是否對病人有益?

活動過於頻繁的醫院環境,會有減短病人壽命的傾向嗎?
不一定,研究指出醫院若活動繁多、吵鬧、訪客不斷、病人擁擠,再加上吵鬧的推車聲和嘈雜的電視聲,則病人的死亡率會比那些舖著厚地毯,四周沈靜無聲的安靜醫院要低。雖然在某些方面,吵雜的環境使病人不悅,但它的活動力及朝氣卻有鼓舞之效,是生命活動之所繫。


看完了上面一段,再次如果再有病患或家屬抱怨為何隔壁床吵得他們睡不著覺,就有正當理由可以回答了!!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轉錄好文 [問題] 有無符合以下條件的科別?

看完這篇,令人感概萬千

出來工作,只是為了混一口飯吃,但是卻沒辦法好好的吃一頓飯。

電視上廣告的退休生活如何過,大家希望現在努力工作,之後退休可以遊山玩水,天天去運動,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可惜在這之前,身體早就搞差了...


看到收入好,又輕鬆的科別,我們應該要祝福他們,恭喜他們,保護好這人間的淨土,而不是去酸那些人。


作者 matsui55 (剪報其實也挺有趣~) 看板 medstudent
標題 Re: [問題] 有無符合以下條件的科別?
時間 Sat Oct 18 22:44:27 2008
───────────────────────────────────────


: : 1.不能太常講話,因有慢性咽喉炎
: : 2.值班數越少越好 ,值班時越清鬆越好
: : 3.不要有太多paper work
: : 4.能有空閒時間多喝水和充裕時間進食<-----這點很怪,但她很堅持 : : 我想了一下,比較可能符合這些條件大概就皮膚,病理,復健,家醫 : : 但是不清楚每家醫院的風氣為何,或是xx醫院的xx科特別涼的 : : 請各位大大撥冗回答一下小弟的疑惑,謝謝!! : 你朋友應該考慮轉行別當醫師吧 : 他那些條件基本上就互相衝突 : 1.不要太常講話-->所以通常是不用直接面對病人並解釋病情的科
: ----> 有門診的不適合因為都要說話
: ----> 病理科,影像科,核醫科,麻醉科....等
: 2.值班數愈少愈輕鬆愈好
: ----> Maybe 病理科,影像科,核醫科
: 3.不要有太多paper work
: ----> 無,因為相對來講沒那麼前線的科,paper work就難以避免,甚至會不少


: 因為有比較多自己的時間,不做paper work要做什麼??
: 4.能有空閒時間喝水和充裕時間進食
: ----> 轉行吧
: 我懷疑你朋友得的病應該叫做公主病...
: 當住院醫師就是要學習
: 本來就不可能太爽
: 請她自己想想 當一個醫師
: 也不說話 也不值班 也不paper work 還要有不少空閒
: 那醫院請妳這個醫師要做什麼??
: 我建議她去apply阿嫂..(噢不 打掃的阿嫂也是很累很耗體力的)
: 只能說開出這樣的條件
: 實在讓人覺得很無理 很莫名其妙 很ooxx 很草莓族...
: 可能找個有錢人嫁了 當少奶奶
: 每天shopping逛百貨逛幾個小時可能就都不會累了
: 說真的啦 我能夠體諒你朋友身體不好(我不知道是什麼病)
: 但如果真的身體差成這樣
: 個人建議就好好靜養 不要去當醫師
: 開出這樣的條件只是讓人笑話而已
看到這樣的文章感觸很深....(小的目前內科R5)
在林口當完銀蛋後我選科的條件除了paper work不想太多以外,
其他剛好都跟原文.....相反....哈哈!!真是個笨蛋~~
覺得不累不值班不急救有好眠有時間吃飯就不像當醫師!


不知道版上的醫師有沒有這種反公主病?或者...英雄病?!被/自虐狂?

而回文在這一篇,是因為5年後的今天,看到提出選科條件1-4的朋友
被噓的像是連醫生都不應該當.....
實在令人充滿感慨!

該高興的是,充滿理想抱負,英雄主義,跟相信一番寒徹骨後
會有梅花撲鼻香的醫師"看起來"還不少。

但是不禁令我這塵世中迷途的小fellow問了問自己,
那幾個條件....不就是我熬了辛苦的幾年正在追求而似不可得的目標嗎?
會不會今天在這裡批判公主病的優秀醫師們,若干年後
也有同樣的感慨呢?

這些條件,現在看來並不可笑,只是醫學系的我們從來沒學會
當個正常人,從實習就開始學著模仿超人,畢業就受訓當超人,
結果到了超人訓結訓領到專科證書,又回過頭發現,
原來自己想當正常人。唉....
專業的訓練一定得建立在不人性的管道上嗎?
如果我們自己的覺得不當超人就不是醫師,
那我們又何必狗幹別人用超人的標準衡量我們呢?



要我說,我覺得選科的1-4條不可恥,這是人性,
我沒有能力告訴原po哪一科有這個優勢,
但是希望不要放棄這個"高尚"的夢想....
希望有一天,台灣的醫師可以更快樂,
可以大聲的磊落的要求生活或要求待遇...
(至少像個正常人)

到底是哪一國的學說把制約著我們,
住院醫師是學習-->學習很多會累-->
不累就學不到--->所以?不想太累一定學不到?

難怪目前為止,不累的醫師都不敢佔排頭,
這就是一種主流/非主流的意識型態吧!


不知道,大家自己想想看吧。我跟我帶的intern聊
起這些,自己發現我也還回答不出來。
也只能鼓勵他選有興趣的科,不要太拘泥了。

因為幾年下來我發現,
原來醫策會不死,嘴砲大老不退流行,
火種,其實就在這裡。



突然想起幾年前的電影大敵當前(enemy at the gate),
紅軍軍官下令像德軍坦克機槍陣地衝鋒,
小兵都很怕,
於是後方安排機槍,不是掃德軍,
是掃射退後的友軍。

這幾篇回文,
我相信都是優秀的醫師不能接受同志膽怯的表現,
但是大家有空(沒空就不必了)胡思亂想一下,
到底我們多年來待著鋼盔向前衝,
真的是對的嗎?如果是對的,
那為什麼我們痛恨媒體痛恨大老??
沒記錯的話,因為他們----"扭曲"....

那....我們呢?
不好好吃飯睡覺喝水,不計較工時(經濟上等於不計較待遇),
是不是也是種"扭曲"呢?

是的話,我們或許無力把事情變得更好,
不過,至少掃射的時候不要太認真囉~~

畢竟,如果大家真的都累的很開心,
覺得我們目前的生活不必改變,
那沒道理我逛這個版幹橋的比溫馨分享的多啊?!
臨床上也是啦,幹橋的比溫馨的多,


冒著被噓的危險幫原po加油~~希望他/她
能找到快樂行醫的地方...



2008年11月15日 星期六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救人一命

2008-10-7

醫生是救人的行業,雖然在台灣已經大不如前了,還常常被扣上沒有醫德的帽子。

什麼是救人一命呢?

我在心臟科加護病房時,遇到一個做完心導管後,有稍微的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的病人,送進來觀察。晚上值班時,病人開始抱怨胸痛,做了心電圖沒什麼問題,但是還是請總醫師過來看一看比較放心。



在總醫師來看後決定拿超音波來檢查一下,在推超音波的過程中,病人的血壓開始往下掉。總醫師叫我先On CVP,給大量normal saline challenge。在消毒的時候,眼睜睜的看著血壓一路從80、70... 40,病人的意識也開始模糊,我的心跳也越來越快,想說慘了,該不會死在我手上吧。還好運氣不錯,一針就中。病人隨著血壓回升,人也醒了。什麼原因呢?原來是cardiac tamponade。

開刀之後,病人順利的又轉回普通病房。人或許不是我救的,但我也有救人的感覺。

問題是,誰救了這個人? 我嗎? 主治醫師? 總醫師? 最後開刀的外科醫師? 護士? 做生理食鹽水的廠商?

還是觀世音菩薩 ?

http://www.wretch.cc/blog/upwin1057

對照此部落格 ,誰害了這個人??


某新陳代謝科醫師,治療一個甲狀腺腫大的患者,追蹤十多年,因為有變成惡性的可能,所以他建議病人做檢查,或是開刀拿掉,但是病人怕,所以拒絕。病人的第三個兒子也很孝順,每幾個月就到南部帶媽媽到台北看醫師拿藥追蹤。

直到了某一天,病人因為喘,咳嗽,到急診照了X光,發現一大堆肺部轉移。這時候新陳代謝科成為病人家屬眼中的惡劣醫師,病人的兒子們、女兒都來醫院「看了十幾年, 每次都開咳嗽藥水,一開X光片都沒照過。」「要COPY病歷,明顯有疏失。」孝順的老三,裡外不是人。


癌症病人,可能因為你的治療,延長了生命,感謝你救了他。但是勸一個人不要抽菸,或許更可以使他的生命延長更多,但是沒有人會感謝你叫他戒菸,沒有人覺得你在救他。更別說根本就不會有人因為醫師的一句話就戒菸戒酒。

只能說,短視近利本是人性。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藥價黑洞?

2008-7-15
運用同理心,假設自己是署長,面對的敵人是持續擴大的健保財務負擔 (戰無不勝的戰神),此時應該怎麼面對自己的民眾,該說什麼話,才能激勵士氣呢?總不能直接說,敵人太強大,我們投降吧,健保要垮了。

此時署長想起了士氣論
貶敵抬己,其法有三:

其一,敵將出勝者,貶已方武將魯莽。
其二,敵將多勝者,貶已方軍師則地失當,氣候預測錯誤。
其三,敵將常勝者,貶敵將將領有勇無謀。

於是署長說了一段話:
用藥支付面面談(轉載94.11.21商業週刊)


黑洞,其實只是藥價差,但是被渲染了…。(中間略過)結論:我們無法將藥價差去除,但可以縮小!!!
此時民眾才知到,原來是已方武將魯莽,沒有注意到藥價黑洞的事實。

署長又說了
全民健康保險為何要改革(轉載94.11.1商業週刊)

老人使用醫療資源增加XXX,重大傷病XXX。我們必須承認,健保有許多不必要的浪費……為此我提出節約浪費及多元微調兩大方案,在不影響大多數人的權益下……
此時民眾又了解,原來已方軍師,也就是醫療院所沒有注意到浪費的情形。

Posted by Chih-Hao Chang

總網頁瀏覽量

Blog Archive

技術提供:Blogger.

- Copyright © A hospice intensivist -Metrominimalist-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