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podcast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讀書心得 做工的人
這本是偶然在買書的時候看到的,之前曾經看過有人在臉書上轉貼作者林立青的文章,寫得都是很長一段他的真實經驗,想不到竟然出書了。
其中和醫療相關的有一章,呷藥仔。作者寫到有很多工人怕看醫生,也怕被健保卡鎖卡,所以都忍到最後身體撐不住,倒下了 ,才知道身體已經完全不行了。他們常常需要自備止痛藥和備勞喘,和甘草止咳水。而最怕的是醫生的警語,醫生做不到的醫囑,或是使用偏方後被醫生斥責。
其實這是很常見的,雖然醫師覺得自己的地位越來越低,但仍是屬於白領階級,很難體會這種事。很多辛苦的人是沒辦法去注意自己健康的,沒辦法不喝酒抽菸,也沒辦法一週上三次健身房。還有更可憐的是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所以只能住在教會,收容所的人。上次有人說他住的地方只有1間衛浴,但是住了二三十個人,所以他白天也不會想待在那裡,也常來跑醫院,poor medical adherence。我也常覺得,一張吃到飽的健保卡,是這些人的寄託。其實這種無家可歸的人,當然什麼病都好不了。
BBC inquiry也曾講到 Should we give every homeless person a home?
如果給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一個住的地方,那很多身體和精神上的疾病是會好的…
另一段是寫到對外勞的歧視,作者寫到引進了外勞,可以壓低成本,也不需改進勞動條件。而很多居家看護全年無休(其實有看過好幾年無休的),或是像蓄奴一樣的工作。還有對外籍新娘的歧視也是無所不在。不過這是長期以來教育的問題,能改善的可能應該是很低。
至於司法,警察的不公,檳榔西施,茶室小姐的生活在書裡也都有很多故事的描述…
階級其實很穩固,很難打破,三級貧戶翻身的故事應該再也不會有,到底我們是要接受這世界的不公平,利用這些不公平,還是要努力去讓世界更公平呢… 不過政府不要再炒房,給低層的人一點補貼,一點翻身的機會,應該是該做的。
最後用Pulp的common people當做我的結語…
But still you'll never get it right 'Cause when you're laid in bed at night Watching 'roaches climb the wall If you called your dad he could stop it all. And the stupid things that you do. Because you think that poor is cool.
延申閱讀:
彌勒熊專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
「無力感與成就感」~~當暢銷書的作者也無力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9410150.A.D8C.html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337013867.A.265.html
其中和醫療相關的有一章,呷藥仔。作者寫到有很多工人怕看醫生,也怕被健保卡鎖卡,所以都忍到最後身體撐不住,倒下了 ,才知道身體已經完全不行了。他們常常需要自備止痛藥和備勞喘,和甘草止咳水。而最怕的是醫生的警語,醫生做不到的醫囑,或是使用偏方後被醫生斥責。
其實這是很常見的,雖然醫師覺得自己的地位越來越低,但仍是屬於白領階級,很難體會這種事。很多辛苦的人是沒辦法去注意自己健康的,沒辦法不喝酒抽菸,也沒辦法一週上三次健身房。還有更可憐的是連住的地方都沒有,所以只能住在教會,收容所的人。上次有人說他住的地方只有1間衛浴,但是住了二三十個人,所以他白天也不會想待在那裡,也常來跑醫院,poor medical adherence。我也常覺得,一張吃到飽的健保卡,是這些人的寄託。其實這種無家可歸的人,當然什麼病都好不了。
BBC inquiry也曾講到 Should we give every homeless person a home?
如果給那些無家可歸的人一個住的地方,那很多身體和精神上的疾病是會好的…
另一段是寫到對外勞的歧視,作者寫到引進了外勞,可以壓低成本,也不需改進勞動條件。而很多居家看護全年無休(其實有看過好幾年無休的),或是像蓄奴一樣的工作。還有對外籍新娘的歧視也是無所不在。不過這是長期以來教育的問題,能改善的可能應該是很低。
至於司法,警察的不公,檳榔西施,茶室小姐的生活在書裡也都有很多故事的描述…
階級其實很穩固,很難打破,三級貧戶翻身的故事應該再也不會有,到底我們是要接受這世界的不公平,利用這些不公平,還是要努力去讓世界更公平呢… 不過政府不要再炒房,給低層的人一點補貼,一點翻身的機會,應該是該做的。
最後用Pulp的common people當做我的結語…
But still you'll never get it right 'Cause when you're laid in bed at night Watching 'roaches climb the wall If you called your dad he could stop it all. And the stupid things that you do. Because you think that poor is cool.
延申閱讀:
彌勒熊專訪【做工的人】作者:林立青
「無力感與成就感」~~當暢銷書的作者也無力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89410150.A.D8C.html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337013867.A.265.html
為何寶可夢會流行
為何寶可夢會流行?很多人的說法是因為當初看神奇寶貝卡通的人長大了,剛好他們也都有消費力,所以是玩一種回憶。但是這個說法沒辦法解釋為何公園裡的阿伯阿桑們等級都更高,糖果也都更多。
有些人覺得是AR的應用,但是AR也不算是一個新的技術了,而且在幾乎大家都不太開AR玩的。[閒聊] 你有多久沒開AR啦?
也有些人覺得是玩家只是跟風和嘗鮮,就像當初賣蛋塔的一樣,久了以後就沒人去排隊。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118/1037457/
但是根據國外網站 https://sensortower.com/blog/pokemon-go-one-billion-revenue
寶可夢在90天就營收6億美金,到2017年已經10億美金了。
所以之前還有某評論網的作者說寶可夢的缺口是飛人程式,這真叫人傻眼。Pokemon go確實是有他的缺點,但是絕對不是沒有外掛程式!有其他國外玩家批評的算是中肯
A Message to Niantic (Pokemon Go)
像這個youtuber批評的是Niantic不和玩家社群溝通,也不照顧他們這些大力推廣的youtuber(他說他拍這些影片都要很興奮的像第一天玩一樣),還有不抓一些外掛的人。
所以為什麼寶可夢會流行?最近聽到一個廣播 Why Can't We Stop Looking at our Phones?
說為什麼人會不斷的check手機的簡訊,email,FB,其他的social media?關鍵也是一樣,就 是隨機,有時候是完全不重要的訊息,有時候傳來的是你很重視的事情,完全的隨機,所以人們就會一直忍不住去打開手機。
這一點和Pokemon go是完全一樣,抓怪的CP level隨機,IV隨機,孵蛋轉排會掉的東西也是隨機。所以玩Pokemon go的本質,很類似賭場的吃角子老虎,做同樣的事,但是每次的reward並不同,這可能是為何寶可夢流行,而且仍舊大賺特賺的原因。
2017-6-3 update:
在四月時又改得更隨機了,在30級以下不同等級的CP, IV, 技能都會不一樣。
https://pokemongo.gamepress.gg/news/update-wild-pokemon-now-have-different-stats-based-trainer-level
有些人覺得是AR的應用,但是AR也不算是一個新的技術了,而且在幾乎大家都不太開AR玩的。[閒聊] 你有多久沒開AR啦?
也有些人覺得是玩家只是跟風和嘗鮮,就像當初賣蛋塔的一樣,久了以後就沒人去排隊。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118/1037457/
但是根據國外網站 https://sensortower.com/blog/pokemon-go-one-billion-revenue
寶可夢在90天就營收6億美金,到2017年已經10億美金了。
所以之前還有某評論網的作者說寶可夢的缺口是飛人程式,這真叫人傻眼。Pokemon go確實是有他的缺點,但是絕對不是沒有外掛程式!有其他國外玩家批評的算是中肯
A Message to Niantic (Pokemon Go)
像這個youtuber批評的是Niantic不和玩家社群溝通,也不照顧他們這些大力推廣的youtuber(他說他拍這些影片都要很興奮的像第一天玩一樣),還有不抓一些外掛的人。
所以為什麼寶可夢會流行?最近聽到一個廣播 Why Can't We Stop Looking at our Phones?
說為什麼人會不斷的check手機的簡訊,email,FB,其他的social media?關鍵也是一樣,就 是隨機,有時候是完全不重要的訊息,有時候傳來的是你很重視的事情,完全的隨機,所以人們就會一直忍不住去打開手機。
這一點和Pokemon go是完全一樣,抓怪的CP level隨機,IV隨機,孵蛋轉排會掉的東西也是隨機。所以玩Pokemon go的本質,很類似賭場的吃角子老虎,做同樣的事,但是每次的reward並不同,這可能是為何寶可夢流行,而且仍舊大賺特賺的原因。
2017-6-3 update:
在四月時又改得更隨機了,在30級以下不同等級的CP, IV, 技能都會不一樣。
https://pokemongo.gamepress.gg/news/update-wild-pokemon-now-have-different-stats-based-trainer-level
寶可夢進化有感
很多人玩寶可夢,都怕進化的時候會進化到不好的技能,例如有些網友進化快龍都是steel wing,或是進化風速狗都是bulldoze。所以有些人進化一兩隻技能不如預期的時候,就會說不敢進化,先把糖果留著就好…
這個是大家都會有的心情。
INSANE!! EVOLVING 5 GYARADOS (3:30-6:30)
例如這個youtuber要進化5隻暴鯉龍,他最強的一隻是IV95.6的鯉魚王
但是他怕最強的這隻進化得到大招是twister,所以他把這隻留到最後再進化
他進化了前兩隻都是hydro pump後,他說覺得有一點緊張了,因為兩隻hydro pump,會不會最強的一隻進化是twister,所以第三隻IV82的進化是twister後,他似乎鬆了一口氣。
http://freakonomics.com/podcast/make-bad-decision/
而剛好聽到這集的freaknomic radio 就是在講這個,如果一個人丟銅版連續三次正面,他可能會期待下次是反面。"based on sequencing",裡面舉的例子包括主審判好球或壞球,銀行人員決定是否放款給做小生意的人,或是法官決定是否讓難民進入庇護所。都可能會受到這個gambler’s fallacy的影響。或是像老師在改考卷,或學生在猜選擇題一樣,sequential contrast effects,如果連續幾題都是D,下一題可能就會猜C。
子女有義務要扶養年老的父母嗎?
這是聽Freakonomics Radio 聽到的一個題目
Should Kids Pay Back Their Parents for Raising Them?
裡面就是講到一個運動員拿到高薪, 他的媽媽向他要求要1 million dollar, 因為她曾經養育他。 有些被訪問到的人認為當父母老了照顧父母或是給父母錢是一種義務,但是是不是要給 這麼多錢又是一個問題。
另一個看法是說很多運動員後來可能會破產,變得一無所有,所以也不是真的如想像中那麼有錢。(記得以前就看過戰神Allen Iverson破產的新聞)
而有人從小孩的價值談起,說19世紀的時候小孩需要做有生產力的工作,但是二十世紀後,工業化社會後,小孩對父母來說變成一種感性或情感上的價值,而不是勞動的價值。而父母在生小孩的時候也可能已經計算過小孩會帶給他們什麼。(consumer durable)
相對於要照顧父母,有人認為對小孩沒有任何期待,不用在他老的時候幫忙換尿布。也有人認為小孩在長大後沒有義務要回家。
有人認為是和文化有關,在中國文化小孩就被期待去照顧他們年老的父母。有人認為給父母錢是因為認為這是他們應得的(deserve),而非子女的義務(obligation)。
其實就是沒有結論的一個問題。
https://www.quora.com/Should-kids-pay-back-their-parents-for-raising-them
斷開醫德的鎖鏈
這天聽了NPR的這集有感: Pay Patients, Save Money
這集主要是說美國的保險公司,用方法付錢給病患進而節省保險公司的成本,例如醫師安排病患一個檢查或治療,那保險公司會跟病患說,如果你去其他比較便宜的地方接受檢查或治療,而且這個醫療的品質是他們有認證過的,保險公司會再給患者多一筆錢。而他們省下更多要付給醫院的錢。而最後一個醫院的主管說為何他們的MRI會這麼貴的原因是因為要cover醫院的其他單位,如急診…
以鄰為壑
這個想法早已在台灣醫院發揚光大。醫院先把賺錢的單位先收編為自己的利潤,再說很多科是不賺錢的科,是經營困難科。所以進一步就不能給員工太好的福利,也要共體時艱。除醫院對醫師之外,各科之間也是一樣把已經沒有燙手山芋推給其他科(我覺得不能用人球這種字眼,因為人球這種字眼隱含了醫德在裡面)。而在同一科裡,還是有利潤高低不同的工作…
之前就在想說,如果台灣健保無以為繼,該往什麼方向走。是做重症照護ICU, critical care的會先沒飯吃,還是第一線診所看感冒的基層醫師?我的猜測是ICU會先倒,畢竟在健保之下才會有人命要救到底的想法,如果沒有健保還是要回到經濟上的病患或病患家屬願意從口袋拿多少錢出來。而現在政府大力推動在死前要開安寧緩和會議,也不難看出這個趨勢。
Inequality
認清人是不平等的,也是一件重要的事。黃警司的名言「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鋪路無屍骸」講得繼現實又精準。或許我們該將觀念從公平正義,轉而認知道這個社會是不平等的。濟世救人,窮人有錢人都能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根本不存在,只是一句謊言。台北7間醫學中心,但是南迴醫院建不起來。(即使建好了有可能維持嗎?)
就如同很多資料庫的研究,校正了年齡、性別、糖尿病、高血壓,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然後推論說什麼疾病(或藥物使用)後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產生(correlation, association, risk factor...),但社經地位,健康飲食,住的地區是空氣飲水是否有汙染,沒辦法校正的因子太多了…
所以熱血的醫學生常立志當醫龍,或者會說唸醫學院是為了救人,當醫生不是為了賺錢,逐漸也轉變成為追求好的生活品質,避免要值班的科,這個觀念在正確也不過了,睡眠不足的危害已經是evidence base科學證實過。
參與八仙的醫護人員如果被說:「這是他們應該做的」或被問「難道是一筆生意?」 那要回答「對、就是一筆生意」。還是要再次強調自己多麼辛苦?希望被稱讚有醫德,辛苦付出奉獻?說「是我們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