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7月 2014
讀書心得 統計,改變了世界
非常令人驚艷的書,也介紹了很多統計名人,不過也是十幾年前出的...
老師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
考試考幾次?只考一次夠嗎? 小考範圍要包含多久之前的?該每天考還是一週一次?
向平均數迴歸:
非常高的父母所生的孩子,往往比父母矮,非常矮的雙親所生的孩子往往比父母高。因如果沒有這種現象,經過幾代後就會出現一些非常高和非常矮的人
皮爾生的觀念革命:
科學就是量測,所有的實驗就某種意義來說都是草率的。所以可以把實驗結果看成許多散布的數字。科學的主體並不是那些可觀測的事物,而是描述與觀測有關機率的數學分布函數。
戈斯特先生:
啤酒廠在麥芽漿預備發酵的時候,要仔細測量酵母菌的量,但是酵母菌是活的會不斷的倍增,傳統方法是用顯微鏡計算酵母菌的數目,但酵母菌會複製,所以數量是變動的。戈斯特認為酵母菌的數目可以用卜瓦松分布來描述。
戈斯特想到期刊發表自己的成果,但吉尼斯公司不准員工對外發表文章,所以戈斯特以「學生」的名義在期刊上發表。戈斯特發現有平均數與標準差估計值的比值,就已經有一個可製表顯示的機率分布。這就是學生的t檢定!
費雪的作物收成變化研究:
目前很少有人敢聲稱自己明白天氣對農作物收成的影響。儘管這個問題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這麼重要,至今卻仍然搞不清楚,這可能一部分要歸啟於問題本身的太過複雜…而且缺乏定量數據,不管是學術界聝產業界,都沒有相關的實驗數據。
費雪提出了幾項準則,來評判哪些是好的統計的量
一致性(consistency)、不偏性(unbiasedness)、有效性(efficiency)
Fisher’s exact test
費雪利用顯著性檢定,產生了一個他稱為P值的 數字。假定五年後服用安慰劑的婦女有一半乳癌復發, 但服用新藥的完全沒有人復發, 這 樣能證明新藥有效嗎?
致命的劑量:
布利斯發明了一種他稱為機率單位分析(probit analysis)的方法,模型可以找出殺蟲劑的劑量與使用該劑量時一隻蟲子會死掉的機率兩者之間的關係。(LD-50)
假設檢定是一種正式的統計程序,是在「待檢驗的假設為真」的假設下,去計算觀測到的結果的機率。假設檢定是一種否定某個假設的工具。假設檢定的目的不是讓我們肯定某個假設,就算與該假設有關的機率非常大也不行。
為了檢定原始假設,必須有一組定義明確的對立假設。
尼曼的解:
尼曼在附錄中提出一種方法可求出區間估計值,並判斷所得的估計值有多準確。尼曼稱這個方法為信賴區間。而不用機率這兩個字。
對尼曼而言,與信賴區間有關的機率,並不是答對的機率,而是統計學家使用某種方法 經過長時間後做出正確 陳述的頻率。
Statistical formulae for calculating some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如上公式可計算95%CI
95% CI = observed proportion ± 1.96 × SE
SE = sqrt [ p(1-p)/n]
柯莫格洛夫思考了機率計算的本質,最後終於發現找出一個事件的機率,就像找出一個不規則形狀的面積。在柯募格洛夫的機率理論公理化過程中,我們假設有這麼一個抽象空間。
假定統計分析顯示,新舊療法之間有明顯差異,那麼是否表示可以保證新治療法能治癒下一個病人。
p.169
南丁格爾也是自修成功的統計學家,發現英軍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以及受傷後沒有得到好的照料而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數並不多。她也使用圓形圖(pie chart)
無母數方法:
威爾考克森發現極端而不尋常的離群值(outlier),對計算結果的影響很大。怎麼知道哪個數字真的是離群值?要剔除多少個離群值才恰當?真的剔除了能不能繼續使用機率表?
曼恩與惠特尼得到一種檢定統計量,與威爾考克森的計算方式相同。在無母數程序發展出來後,產生兩個問題,如果數據本身有一個已知的參數分如常態分布,那麼用無母數的方法來分析情況會有多糟?什麼適合用無母數的統計方法來分析?
p.185
皮特曼發現只要數據偏離參數模型一點點,無母數檢定就遠遠比有參數的檢定更來得適合。
p.169
南丁格爾也是自修成功的統計學家,發現英軍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在戰場外感染疾病、以及受傷後沒有得到好的照料而死,真正死在戰場上的人數並不多。她也使用圓形圖(pie chart)
無母數方法:
威爾考克森發現極端而不尋常的離群值(outlier),對計算結果的影響很大。怎麼知道哪個數字真的是離群值?要剔除多少個離群值才恰當?真的剔除了能不能繼續使用機率表?
曼恩與惠特尼得到一種檢定統計量,與威爾考克森的計算方式相同。在無母數程序發展出來後,產生兩個問題,如果數據本身有一個已知的參數分如常態分布,那麼用無母數的方法來分析情況會有多糟?什麼適合用無母數的統計方法來分析?
p.185
皮特曼發現只要數據偏離參數模型一點點,無母數檢定就遠遠比有參數的檢定更來得適合。
讀書心得 許家屯香港回憶錄
這本是許家屯在97回歸前後,收回香港的回憶錄,圖中還有作者和毛澤東、趙紫陽、李嘉誠等人的合照。
作者在準備收回香港前最主要花精力的就是在情報工作,如書裡講的「革命就是請客吃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如香港知道97要收回後,會出現大動盪、大分化、大改組現象。中上層擔心私人財產被社會主義改造,失去自由。知識份子怕被洗腦,中下層擔心生活水平下降。
將中間階層分為三個部分:中上、中間、中下。中間階層是個變動過渡的階層。
民主激進派人士多屬中間階層的中層和中下層。民主緩進派多為社會的上層和部分中上層。
情報的重要性可以參考地圖會說話的走鋼索的民主
還有
相當多的香港人產生一種歸屬的情緒,自稱「香港人」,出口便是「你們中國人」「我們香港人」瀰漫著 「懼共」「拒共」「反共」的情緒。也讓作者感覺到人心回歸很難。
在中英談判的過程,除了鄧小平和戴卓爾夫人的談判外,也講到了中國和英國的策略。英國的謀略是「以主權換治權」「過渡論」「絕緣論」「公司論」。而中國則重申主權治權不可分,還有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長期不變,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
統戰:
作者做統戰工作的基本態度是待人以誠,不虛情假意,不搞權術 不說假話。抱著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虛心求教態度,容忍別人反對甚至當面責罵,否則難與反對的人相處。
「誰有信心,誰未來得益最大」,商人的政治傾向,往往是和他做的生意掛鉤。運用資源培養一批親中的資本家。
未來政制的爭議:
香港政府三個特色
1. 殖民地性,港督集權
2. 精英諮詢政制架構
實在上在港督專權的架構裡,給社會中上層一點「民主」,可說是一定的參政議政。
馬會起了麻醉市民,使市民不自覺地滿足現狀的作用。還有六合彩,每星期兩次製造兩個小富翁,幾個暴發戶,起同樣的作用。
3. 文官制
----
2012-2-22
許家屯回憶錄裡也常提到總理趙紫陽,對於推動改革方面很同意他的做法,對六四的看法也類似。
在「國家的囚徒」裡也有同樣的內容:
關於天安門事件,他們認為這是學生的愛國行為,想不到被其他人定調成反黨反社會主義。最後不可收拾
而鄧小平和趙紫陽的分裂,是因為當時蘇俄總理訪中,鄧是軍委主席,而不是國家主席也不是總書記,但當時趙為了表示鄧是中共最高決策者,說了戈爾喬巴夫與鄧的會見,兩黨的關係就恢復了。想不到被認為是趙把鄧拋出來。趙在回憶錄裡希望鄧能了解他的真正想法。許家屯說他聽到這句話也發現趙說得不得體,但話已經說出去了。
體驗好簡報的體驗
今天參加了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得到的絕對不只有技巧簡報,而是一個完美的體驗。
課前講義裡,勳哥推薦的書裸裎相見,趕在上課前快速看完一遍。想不到其中的細節在今天中一一呈現在眼前,真的好夢幻啊 (少女風?)
書上提到的細節:
先找出聽眾的需求,再告訴學員為何如此設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準備課程的一開始,請大家先上傳投影片,蔡校長也一一修改,一一講解了修改前後的不同。
用遙控器來控制投影片,在講者和聽眾間不要有電腦和桌子,不要轉頭望著背後的螢幕。這個蔡校長也做了完美示範。
在正式開始前與觀眾聊天、鼓勵聽眾往前坐。美麗的校長夫人,在我到會場鼓勵我往前坐(原本習慣性的打算坐在後面幾排),真是今天一大(最大?)收獲。不只可以拍到較清楚的照片,也有幸坐在和簡報大賽得名的老師同一排,很棒的感受。
在電腦開機設定的時候,先不要把螢幕接上,不要讓別他人看到不相干的照片,例如寵物照、小孩照,這些小細即會破壞當下的氣氛,這個主持的陳醫師也做得很棒。
一開始就要出重拳。最好的留到最後,標題和結尾要最有力,這也是課程一再強調的部分,如賈伯斯的one more thing...
說故事的力量。最後一堂是蔡校長說自身的故事激勵大家,那時候已經覺得有點累了,還是沒辦法眨眼。
孔夫子的名言「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這個也在實作課程中得到了驗證。
蔡校長的演講:
一開始蔡校長模仿版本A時,明知是網路名人在台上演講,已經設法集中注意力,看看到底會變出什麼花樣?想不到真的無法克制下去,把注意力轉移到FB,開始推文…
今年3月也到台中聆聽蔡p在想想論壇的演講,當時只是想先學一下到底好的投影片如何製作,因為我對反核或「國家到底有沒有對不起你」這種類題目是沒什麼興趣。想不到蔡p連這種題目都講的有聲有色,而且還真的有聽到沒想過的觀點!
只是聽完後買土鳳梨酥回家,還是抓不到製作投影片的重點,直到上完課才略懂...
回家後我的心得只有一個,投影片真的只是輔助。蔡p的演講還有臨場回答,和勳哥的投影片一樣是神之等級....
勳哥的動畫:
勳哥的動畫和投影片學不來,只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希望下次勳哥秀一下播放前的檔案讓大家看看製做動畫的過程有多複雜,或多簡單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投影片,這樣才符合裸裎相見。
回家後我立刻把蔡校長修改前和修改後的30個檔案播放給我家的3歲小孩看,問說覺得第一張和第二張那個比較好看,幾乎所有的答案都是第2張…
連3歲小孩都說讚,只能再說一次:太~神~了~~
你發文、我送獎徵文
我投資台股和基金的經驗,唯一有賺到錢的是指數型基金,當然和進場時間有關,從2009-2011年批買進VTI,然後在2012-2013年出清,其他台股的投資都沒賺到錢。從這個經驗學到一件事,也就是一個投機者的告白書中所說的只有反向操作和長期投資才能賺錢。
但要克服反向操作絕對是知易行難,這個在專業投機原理和投資最重要的三個問題等書裡都有講到。在投資之前要問的第3個問題就是我的腦袋幹麻要騙我。作者說人類在演化過程頭腦就是累積驕傲和逃避悔恨,如果沒有這種保護機制,把不愉快的事忘記,那就不是人類了。但這在投資上卻會變成一場災難。所以要克服反向思考只有偉大的投機者可以做到。加入社團後看到tivo教授所用的曾氏通道,可以說是驚為天人,如果能善加利用這個工具,幾乎已經可以克服反向思考這一點。難怪allan大會說是價值千萬的檔案。但前題是要對這個工具有信心,若只是一個初學者,只靠曾氏通道一招會有點危險。(分批賣在曾氏通道高點?短線急漲賣出?)
要克服長期投資比較容易,只要自己設定好投資週期,看你的長期是一年、二年、或三年。不過中間還是要克制自己不要受短期波動影響。
投資標地選擇,雖然這個社團是α168,希望能幫助大家超越大盤。但是對一個上班族而不是金融本科出身的來講,或許要先認清自己的時間成本(如騰雲平台可以幫助節省時間),認清自己的不足。主動選股我覺得推薦超盤手萬無一失投資術,但裡面的分析方法以及call公司,已經不是一般上班族散戶做得到。再說主動投資最有名的股神巴菲特,他的方法更不是散戶學得來的。巴菲特的戰友蒙格出的書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裡面寫到蒙格在評估一家企業,是盡其所能搞懂任何會影響這家企業的因素,除了財報還包括產業趨勢律競爭對手護城河......。蒙格推薦大家去學習的包括數學、會計學、統計學、生物、以及心理學,並且大量的閱讀,更不用說他本身是律師。如果有人能夠同時掌握這麼多面項,再來重壓股票,相信必然能超越指數。
本金大小的問題,巴菲特和蒙格專職投資錢已經是事業有成,一個有一間公司,一個開律師事務所。要靠投機把本金炒大也是很困難的。把本金變大除了婚姻、絕妙的商業點子、大概只能靠認真工作(在自己的能力圈裡發揮)。allan大也建議大家顧好本業,金玉良言...
最後看公司的品格書裡講到一句話,美國人通常會投資自己公司,因為覺得最熟悉,但是台灣人問到投資自己上班的公司會說,我勸你最好不要。若是真的要以指數投資,你會選sp500,還是台灣50?
我的希望是台灣能更好,HTC超越三星,宏碁華碩贏過聯想HP,台灣公司也能發展實業不要只玩投資物業的金錢遊戲,讓散戶安心的投資台灣50。
-----
2014-11-2 update:
看了作手:獨自徘徊天堂和地獄後,有些補充
參與股票交易的投資者,對市場指數的高低應該有一點基本的常識觀念,不能犯太離譜的錯誤。例如不該在市場漲了好幾年後殺進股市。
總想讓自己的錢一刻也不空閒,從一個市場出來後又投入另一個市場。但是交易機會不會天天有。
市場新手害怕市場趨勢會 突然反轉。
在市場交易應該故出正確的決策。心理上很舒服的決策結果往往不好。
在緩慢上漲的行情中,如果漲勢突然出現加速,往往就是見頂的信號。
股市心理學
1.相信自己選的會持續上漲,下跌時也不願意賣出 (一致性+自視過高)
2. 追高,追漲(從眾+稀有)
3. 上漲後又下跌比都沒漲心理還更痛苦(剝奪感)
2015-7-15 update:
除反向思考和長期投資外,還要參考 思維的疆域 和 匱乏經濟學
-----
2014-11-2 update:
看了作手:獨自徘徊天堂和地獄後,有些補充
參與股票交易的投資者,對市場指數的高低應該有一點基本的常識觀念,不能犯太離譜的錯誤。例如不該在市場漲了好幾年後殺進股市。
總想讓自己的錢一刻也不空閒,從一個市場出來後又投入另一個市場。但是交易機會不會天天有。
市場新手害怕市場趨勢會 突然反轉。
在市場交易應該故出正確的決策。心理上很舒服的決策結果往往不好。
在緩慢上漲的行情中,如果漲勢突然出現加速,往往就是見頂的信號。
股市心理學
1.相信自己選的會持續上漲,下跌時也不願意賣出 (一致性+自視過高)
2. 追高,追漲(從眾+稀有)
3. 上漲後又下跌比都沒漲心理還更痛苦(剝奪感)
2015-7-15 update:
除反向思考和長期投資外,還要參考 思維的疆域 和 匱乏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