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course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 心得
2月時參加這個講座尋找天賦與熱情的系統化做法,這門課明顯比GH好太多,不管是講師的口才,投影片,準備的用心,甚至餐點都是大勝…
其中有一個講到財富不等於幸福,或許這是財富的邊際遞減效應,或者是要再仔細看how to measure happiness。而其中有講到工作的重要,這個記得Dan Ariely的書裡也有寫過,因為工作佔一個人的時間非常的長,所以影響一個人很大。
但這類講座通常是給普羅大眾參加,所以講者並沒考慮一個人的背景,環境,方向,或動力,這是比較可惜的。不過如果講了這個,大家都體認到階級是非常難打破的,大概就沒人要來報名了,也不用尋找天賦熱情,直接學投胎就可以了。講師所舉的例子,像巴菲特、庫克等等的名言,雖然可增加說服力,但也間接證實了背景的重要性。
而辦這種講座,調查那種題目最有市場,也是很必要的。
不過近期我大概不適合再參加這種心靈成長的課程了…
growth hack tricks
今天去參加網路名人所辦的 growth hack課程,因為在FB上看到眾多好友紛紛推薦,異口同聲讚不絕口,忍不住想要朝聖一下。主要猶豫原因是報名網頁上寫不適合參加的對象是尚未有產品點子、服務的個人。雖然說網頁上寫醫師也聽得懂,但我google一些醫師寫的心得,雖然評價大多正面,但是內容總覺有點空泛,所以我還特地問了朋友到底值不值得去聽,才繳錢報名。結果沒隔幾天,就看到有人分享的神之 Growth Hacker 上課實錄。
我的問題是,為何大家感受會有這麼大的差異?今天去見證後,我想孤獨的踩雷家批評有幾分道理,說惡意抹黑太過。因為講者超時,所以我連問卷都沒填就得先走了(我應該會給中間偏低的分數)。但我也相信我的朋友真的有所收獲,他還想去報實作班,How could this be?
酪梨壽司寫過一篇燒你的觀眾,如何行銷。之前在flyingV上贊助的一些東西,參加過的一些網路上一片叫好的課程,事後想想都有這個burn到的感覺。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112/731402/
或許在未來挑選課程上,還是要先想好,自己到底注重的是實質,還是行銷,是有需求,還是跟風嚐鮮。還是說像ptt上的花雕雞泡麵一樣,大家會覺得試試也無妨。
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寫到,談判成功的關鍵在於人55%流程37%實質8%,或許人是關鍵,見大神一面,交朋友,真金白銀相挺,有人覺得有收獲。適合我的朋友,但是看來不適合我這種注重實質的人。
我想我不會給這個課負評(因為他的問卷是1分到5分),還是有一些收獲,就是有關講者說到他開課賺錢的心路歷程,例如看到很多人來報名, 但是滿班了,發現那些都是錢,所以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加入wait list,還有在開班時發現人數變多,所以學費就再加上去,這些實戰經驗也是很寶貴的...
當然不見得要認同某些賺錢的方法就是了…就像某些在銀價高點大力鼓吹的達人,靠得就是刺激「快速致富」的神經元,適時刺激苦悶聽眾成長進步的心靈也是必備的…
延伸閱讀: 家庭主婦的一篇短文,讓行銷大師們驚呆了
孤獨的踩雷家
2017-7-13
看到宋永魁參加妙禪,就想通為何那麼多醫師會去吹捧這種課程了。
https://disp.cc/b/163-9Rxv
我想我不會給這個課負評(因為他的問卷是1分到5分),還是有一些收獲,就是有關講者說到他開課賺錢的心路歷程,例如看到很多人來報名, 但是滿班了,發現那些都是錢,所以想出一個方法就是加入wait list,還有在開班時發現人數變多,所以學費就再加上去,這些實戰經驗也是很寶貴的...
當然不見得要認同某些賺錢的方法就是了…就像某些在銀價高點大力鼓吹的達人,靠得就是刺激「快速致富」的神經元,適時刺激苦悶聽眾成長進步的心靈也是必備的…
延伸閱讀: 家庭主婦的一篇短文,讓行銷大師們驚呆了
孤獨的踩雷家
2017-7-13
看到宋永魁參加妙禪,就想通為何那麼多醫師會去吹捧這種課程了。
https://disp.cc/b/163-9Rxv
Ultrasound workshop
Ultrasound workshop for critical care medicine on 10/17
Ultrasound-Guided Peripheral IV Placement
References:
Ultrasound of the airway
Ultrasound-Guided Peripheral IV Placement
新思惟等級的課程
星期天參加林佳緯醫師舉辦的 biodesign workshop,品質沒話說,就是新思惟等級的workshop。(以後大概要用搶的了…)
開場是楊育修老師的演講,感覺是很隨興的講題,但是令人欲罷不能,雖然時間到了,但是大家還是希望可以讓他講久一點。一開始是講他如何成為第一個kickstarter 募資成功的台灣人。如何讓Tim Brown從信都不回而接受他的訪問。重點在於要把好的idea拋出來分享給大家。也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像多扶、airbnb、zipcar等。 當然好的idea也會失敗(像NPR money 上Free Parking那一集)
還有講到設計看牙醫的流程,可以讓小孩不怕看牙醫。(就像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習上寫的:55%人、37%流程、8%實質) 或是賣涼鞋的老闆不是真的在賣涼鞋。聽完楊育修老師的演講,會讓人想直接殺去他辦的FutureWard 未來產房。
中間一段是重量級人物分享他們的經驗。聽到李董事長都想從化工轉型踏足生醫,覺得台灣還是有一線希望的,所有的人都有共識,比低價已經無法和中國比。就我之前接觸的大老闆,也是差不多的感覺。老闆高層也是一般人,有他們的魅力、權力、困擾、傍偟。大家的分享中也提到好的idea和team是最重要的,錢反而是其次。 (從最近金萱字體在台灣一次可以募二千萬就知道,台灣真正缺的不是錢。當然他們是從字型散步字戀字嗨長期累積經營的果實) 不管是個人生涯,或整個台灣,都要找出新的路。
而下午的need statement, brain storming, and phototyping,對我們這種完全不知道如何和工程師合作的人來說,是最大的收獲。在賈伯斯傳裡有寫到,他的好朋友Wozniak從小就立志要當工程師,因為他爸爸說工程師可以創造東西解決問題,是全世界最棒的行業。這剛好和醫師的訓練養成相反,尤其在與生死相關的科別,並沒那麼鼓勵創意,原則還是do no harm。
但是又不是完全相反,像這個workshop所說的,還是要質疑日常routine practice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基本上連醫學知識的由來都很少去了解,大多注重在應用層面,這也是一種思維的疆域)
這種討論的方式真的是很棒,應該可以用在各種領域,只要一開始先把開會目標設定好,讓非本科的來challenge找出自己的盲點。我好幾年前去APSR開會的時候聽到研發bronchoscopy navigation軟體的也是這樣,重組CT影像,讓完全非醫療背景的人去找出最適合的路徑(bronchus),得以逐步推進醫療。
唯一的缺點是我前兩天太累了,所以到下午就已經有點沒精神,真的是很可惜。而且沒有看到design thinking這部影片 (我以為當天會放)。看得出來主辦人林醫師也是燃燒自己在辦這種課程… 大家要好好把握。
2015-10-21 update:
開場是楊育修老師的演講,感覺是很隨興的講題,但是令人欲罷不能,雖然時間到了,但是大家還是希望可以讓他講久一點。一開始是講他如何成為第一個kickstarter 募資成功的台灣人。如何讓Tim Brown從信都不回而接受他的訪問。重點在於要把好的idea拋出來分享給大家。也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像多扶、airbnb、zipcar等。 當然好的idea也會失敗(像NPR money 上Free Parking那一集)
還有講到設計看牙醫的流程,可以讓小孩不怕看牙醫。(就像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習上寫的:55%人、37%流程、8%實質) 或是賣涼鞋的老闆不是真的在賣涼鞋。聽完楊育修老師的演講,會讓人想直接殺去他辦的FutureWard 未來產房。
中間一段是重量級人物分享他們的經驗。聽到李董事長都想從化工轉型踏足生醫,覺得台灣還是有一線希望的,所有的人都有共識,比低價已經無法和中國比。就我之前接觸的大老闆,也是差不多的感覺。老闆高層也是一般人,有他們的魅力、權力、困擾、傍偟。大家的分享中也提到好的idea和team是最重要的,錢反而是其次。 (從最近金萱字體在台灣一次可以募二千萬就知道,台灣真正缺的不是錢。當然他們是從字型散步字戀字嗨長期累積經營的果實) 不管是個人生涯,或整個台灣,都要找出新的路。
而下午的need statement, brain storming, and phototyping,對我們這種完全不知道如何和工程師合作的人來說,是最大的收獲。在賈伯斯傳裡有寫到,他的好朋友Wozniak從小就立志要當工程師,因為他爸爸說工程師可以創造東西解決問題,是全世界最棒的行業。這剛好和醫師的訓練養成相反,尤其在與生死相關的科別,並沒那麼鼓勵創意,原則還是do no harm。
但是又不是完全相反,像這個workshop所說的,還是要質疑日常routine practice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們基本上連醫學知識的由來都很少去了解,大多注重在應用層面,這也是一種思維的疆域)
這種討論的方式真的是很棒,應該可以用在各種領域,只要一開始先把開會目標設定好,讓非本科的來challenge找出自己的盲點。我好幾年前去APSR開會的時候聽到研發bronchoscopy navigation軟體的也是這樣,重組CT影像,讓完全非醫療背景的人去找出最適合的路徑(bronchus),得以逐步推進醫療。
唯一的缺點是我前兩天太累了,所以到下午就已經有點沒精神,真的是很可惜。而且沒有看到design thinking這部影片 (我以為當天會放)。看得出來主辦人林醫師也是燃燒自己在辦這種課程… 大家要好好把握。
2015-10-21 update:
讓聽眾不打瞌睡的秘密
會報名這場也是因為逐漸有機會幫學生上課,雖然鐘點費不高,但實在不好意思謀財害命,讓聽眾不打瞌睡是我的小小學習目標。
去年上勳哥的簡報課程就是在現場完美體驗到「裸程相見」這本書,對比今天成大這場TED speaker來當你教練,就是讓你在現場直接感受「TED talk十八分鐘的秘密」書上的內容。
這堂課的分成兩個部分,早上是教大家"上台訣竅有一套",進行教學的過程有什麼手法可以不讓聽眾睡著,除了演講還可以如何和聽眾互動。想知道的人可以到部落客醫師楊斯棓臉書觀賞。
下午的時段是16位講者的6分鐘演講,幾乎大家都是萬中選一的高手。
我最喜歡的三個講者是劉容秀、楊志強、和王姿文。
TED talk十八分鐘的秘密書上說,最適合拿來當做開場的是講者自己的小故事,包括自己的親身經歷或個人觀察。而且講故事的時候對話要豐富,細節要多,讓聽眾可以彷彿在現在一般。 像講者林長揚的中風患者心路歷程,鳳梨王子楊宇帆說為何選擇農業,或年紀最小的講者劉容秀訴說他的心路歷程,如何從摔斷了腿變成到歐洲旅行。
另外一種開場就是驚人之語或是問一個好問題,為什麼?怎麼做?
像講者楊志強問大家混凝土是什麼?戴大為醫師問誰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王姿文問language matter?!都是會瞬間吸引人注意力的開場。
書上也說好的演講要用故事或活動刺激管理情緒的右腦,資訊策略訣竅與技巧說服左腦。這樣就能使聽眾「改變想法促成行動」。像講者林長揚在現場找人示範(比賽)來強調運動是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蕭靜雯用閱讀改變一個家長和小朋友的關係。劉容秀講他即使腳開過多次刀,手機沒電被偷,都能在旅行中一一克服挑戰。戴大為醫師提供一個解決浪費時間在網路的方法,希望促成聽眾行為的改變,可以少上網多陪家人。
除了16位講者外,熊老師的名言也令人很有感覺。「我還沒有開始寫之前,我怎麼知道我在想什麼。」雖然我沒找到原文,但是深有同感。當主治醫師後,有時候不需要自己寫病歷,但是但是複雜的病患還是要寫,因為可以釐清自己的想法。之前我不知道怎麼形容這種感覺,原來就是熊老師引用的這句名言。
其他的講者也都很傑出,但是有關醫的議題,或許我是同行的關係會不自覺啟動lazy system 2(參考快思慢想一書),有時候這種行為會讓我自己沒辦法欣賞一段精采的演講(會去想講者的內容對或不對)。所以我也很敬佩楊醫師在講評的時候,都給予學員鼓勵,而且提供實用的建議。
2016-1-27
事後回想, 這個也是被燒到。或許不值得特地南下參加,但還是很不錯的活動。
論文寫作上課心得
Introduction: 設定投稿目標,最好找到key paper,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找最多人引用的文 獻。再決定研究方法,最後開始收集資料。強調原創性和重要性(what's new and so what),強調自己的特點和目標。
Material and method:
就所知的知識有一些inclusion, exclusion criteria, control group最好還是以volunteer 為主。
需要rigorous研究法。
Result:
寫出baseline data,讓其他人可以和自己內部的data做比較,和自己的data相差不遠,可以證實並非作假。
Fig 1
Case量不多的時候,分布不見得是normal distribution, 把所有病人的data以點狀來表示,也沒有一些很極端的值,可以讓人了解這個data是有意義的。最後使用L-NMMA來抑制 iNOS,結果NO濃度也下降,證明這兩者是有所相關的。
臨床的論文應該強調在臨床上的重點。
Discussion:
第一段先強調做出來的結論,再提出自己的看法,來強調這個實驗結果的重要性。討論與之前paper的差異。然後解釋與臨床上的關係(合理推論說明),最後再做總結。
Limitation:攻守兼備
增加可讀性,了解讀者需要
寫作技巧,以簡短和讓讀者了解為主。主詞和動詞距離不要太遠,要強調的重點在句末,要討論的主體放在開頭。文字和讀者對話才會產生意義。"Put in the topic position the old information that links backward, put in the stress position the new information you want the reader to emphasize"
不要用名詞代替動詞,少用術語(jargon)和縮寫(acronym)。使用active voice。刪掉不需要的句子或段落。
參考資料:
http://erj.ersjournals.com/content/11/4/809.abstract
http://engineering.missouri.edu/civil/files/science-of-writing.pdf
https://www.coursera.org/course/sciwrite
體驗好簡報的體驗
今天參加了簡報架構與視覺設計工作坊,得到的絕對不只有技巧簡報,而是一個完美的體驗。
課前講義裡,勳哥推薦的書裸裎相見,趕在上課前快速看完一遍。想不到其中的細節在今天中一一呈現在眼前,真的好夢幻啊 (少女風?)
書上提到的細節:
先找出聽眾的需求,再告訴學員為何如此設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從準備課程的一開始,請大家先上傳投影片,蔡校長也一一修改,一一講解了修改前後的不同。
用遙控器來控制投影片,在講者和聽眾間不要有電腦和桌子,不要轉頭望著背後的螢幕。這個蔡校長也做了完美示範。
在正式開始前與觀眾聊天、鼓勵聽眾往前坐。美麗的校長夫人,在我到會場鼓勵我往前坐(原本習慣性的打算坐在後面幾排),真是今天一大(最大?)收獲。不只可以拍到較清楚的照片,也有幸坐在和簡報大賽得名的老師同一排,很棒的感受。
在電腦開機設定的時候,先不要把螢幕接上,不要讓別他人看到不相干的照片,例如寵物照、小孩照,這些小細即會破壞當下的氣氛,這個主持的陳醫師也做得很棒。
一開始就要出重拳。最好的留到最後,標題和結尾要最有力,這也是課程一再強調的部分,如賈伯斯的one more thing...
說故事的力量。最後一堂是蔡校長說自身的故事激勵大家,那時候已經覺得有點累了,還是沒辦法眨眼。
孔夫子的名言「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這個也在實作課程中得到了驗證。
蔡校長的演講:
一開始蔡校長模仿版本A時,明知是網路名人在台上演講,已經設法集中注意力,看看到底會變出什麼花樣?想不到真的無法克制下去,把注意力轉移到FB,開始推文…
今年3月也到台中聆聽蔡p在想想論壇的演講,當時只是想先學一下到底好的投影片如何製作,因為我對反核或「國家到底有沒有對不起你」這種類題目是沒什麼興趣。想不到蔡p連這種題目都講的有聲有色,而且還真的有聽到沒想過的觀點!
只是聽完後買土鳳梨酥回家,還是抓不到製作投影片的重點,直到上完課才略懂...
回家後我的心得只有一個,投影片真的只是輔助。蔡p的演講還有臨場回答,和勳哥的投影片一樣是神之等級....
勳哥的動畫:
勳哥的動畫和投影片學不來,只能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希望下次勳哥秀一下播放前的檔案讓大家看看製做動畫的過程有多複雜,或多簡單可以做到這種程度的投影片,這樣才符合裸裎相見。
回家後我立刻把蔡校長修改前和修改後的30個檔案播放給我家的3歲小孩看,問說覺得第一張和第二張那個比較好看,幾乎所有的答案都是第2張…
連3歲小孩都說讚,只能再說一次:太~神~了~~
青年醫學研究論壇心得 向成功人士學習是成功的捷徑
身為蔡P的臉書及部落格粉絲,報名後停診參加今日研究論壇來朝聖。比起今天豐富的演講題目,我更想知道的,是為什麼蔡依橙醫師可以比其他人強這麼多?
今天的收獲有幾個:
1. 知易行難
成功的秘訣大家也都知道,就是要專注,要有熱情,向賈伯斯一樣每天醒來都迫不及待的去公司上班,要做對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對,要有充足的睡眠,要規律運動。這 些道理誰都知道,但要做到卻不容易,要持之以恆更是困難。我看了蔡p部落格上時間管理的文章n次,但拿出行事曆的次數少的可憐,又像早睡早起每天至少睡6小時,扣除值班外還是沒有做到。
今天來上這個課程強烈感受到6個成功人士對你說yes you can的震撼
2. 蔡P太強
1. 知易行難
為何說是知易行難,就像是減肥一樣,減肥書那麼多,為何大家還是瘦不下來,需要靠減肥門診、抽脂手術。理財書也一堆,但巴菲特只有一個,都就是這個道理。
成功的秘訣大家也都知道,就是要專注,要有熱情,向賈伯斯一樣每天醒來都迫不及待的去公司上班,要做對的事而不是把事做對,要有充足的睡眠,要規律運動。這 些道理誰都知道,但要做到卻不容易,要持之以恆更是困難。我看了蔡p部落格上時間管理的文章n次,但拿出行事曆的次數少的可憐,又像早睡早起每天至少睡6小時,扣除值班外還是沒有做到。
今天來上這個課程強烈感受到6個成功人士對你說yes you can的震撼
2. 蔡P太強
惡漢Barkley曾說:我是這個地球上最會打籃球的人,Jordan?他是外星人。蔡p的成功是沒辦法複製或模仿的(或許對20歲的年輕人還可以)。大部
分的人都是慢慢一點一滴累積SCI paper,像蔡P在當住院醫師就已經一年可以發5到10篇,真的只能用外星人來形容。
不要看impact factor的道理大家也都知道,但要說出「注重影響力而非影響係數」,還是要有夠多的paper才有資格說,不然人家只認為你是酸葡萄。至於有人問蔡P 要怎麼帶領一個團隊影響那麼多人,蔡P很難回答。我的猜想蔡P不好意思說他就像賈伯斯一樣,有扭曲現實力場的能力.......
當然其他講者也很令人驚艷。如外科吳昭慶醫師的題目「外科醫師沒時間寫論文?」這個我一開始覺得是個假命題,因為長庚醫院外科的教授和論文多到其他人仰之彌高望塵莫及。但聽了吳醫師的講解,覺得今天最實用的課程就是吳醫師了,我要把戒掉無聊的政治聚餐列為今年的新目標……
蘇怡寧醫師的公司已經要IPO,這個level離我太遙遠,我的朋友就有2個去過禾馨婦產科。有趣的是大家想問的問題都一樣,非常依賴健保的科,如何改做自費,不要做那些minimal requirement (急診?ICU?手術?) 。很顯然的,這個解答不是其他人能回答,而是要自己去尋找的。
3. 婉君小姐是正妹 (難怪蔡P被人眼紅)
聽完今天這個活動,可以幫助我真正下定決心
不去報研究所(感謝那張水墨畫),開會帶家人一起出國,戒掉政治聚餐,靠軟体學統計。
最後說到最不重要也就是收費的問題,對一個投資過宏達電或宏碁的網友來說,應該是不會覺得貴......。如果還是窮學生的話,建議可以先看蔡P部落格就好,佛心來的部落格,能把上面寫的時間管理、醫學簡報、還有建立自我品牌都做到,大概也不用來聽了。若你自認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但沒人傳授你如來神掌,那下次報名可別錯過。
PS: 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邱醫師離開內科是因為59.5?很難想像,因為不甲意輸的感覺?
不要看impact factor的道理大家也都知道,但要說出「注重影響力而非影響係數」,還是要有夠多的paper才有資格說,不然人家只認為你是酸葡萄。至於有人問蔡P 要怎麼帶領一個團隊影響那麼多人,蔡P很難回答。我的猜想蔡P不好意思說他就像賈伯斯一樣,有扭曲現實力場的能力.......
當然其他講者也很令人驚艷。如外科吳昭慶醫師的題目「外科醫師沒時間寫論文?」這個我一開始覺得是個假命題,因為長庚醫院外科的教授和論文多到其他人仰之彌高望塵莫及。但聽了吳醫師的講解,覺得今天最實用的課程就是吳醫師了,我要把戒掉無聊的政治聚餐列為今年的新目標……
蘇怡寧醫師的公司已經要IPO,這個level離我太遙遠,我的朋友就有2個去過禾馨婦產科。有趣的是大家想問的問題都一樣,非常依賴健保的科,如何改做自費,不要做那些minimal requirement (急診?ICU?手術?) 。很顯然的,這個解答不是其他人能回答,而是要自己去尋找的。
3. 婉君小姐是正妹 (難怪蔡P被人眼紅)
聽完今天這個活動,可以幫助我真正下定決心
不去報研究所(感謝那張水墨畫),開會帶家人一起出國,戒掉政治聚餐,靠軟体學統計。
最後說到最不重要也就是收費的問題,對一個投資過宏達電或宏碁的網友來說,應該是不會覺得貴......。如果還是窮學生的話,建議可以先看蔡P部落格就好,佛心來的部落格,能把上面寫的時間管理、醫學簡報、還有建立自我品牌都做到,大概也不用來聽了。若你自認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但沒人傳授你如來神掌,那下次報名可別錯過。
PS: 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邱醫師離開內科是因為59.5?很難想像,因為不甲意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