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9月 2021
202109 長庚學報 救命神「走」-- 6分鐘行走測試
土城醫院 胸腔內科 張志豪醫師
在COVID-19全球大流行的時刻,醫療資源、病房、檢疫所、血氧機、救命神器(媒體上報的高流量氧氣鼻導管high flow nasal cannula)都出現了大量匱乏的狀況。因為COVID-19感染後,患者可能會有所謂沉默缺氧(silent hypoxia)或稱作快樂缺氧(happy hypoxia)的狀況。在這個資源決乏的時候,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人手一台血氧機,24小時監測著自己的血氧。要如何找出這些潛在缺氧患者並給予醫療照顧,就變成了一個臨床的課題。故有學者提出可以在醫師的監視下,請COVID-19患者帶著口罩做6分鐘行走測試,記錄6分鐘內總共走多少公尺,也用血氧機記錄患者的氧氣,若是血氧低於90%就需要停止。病患的血氧下降,或是明顯行走距離很短,就要非常的小心。相對的,如果患者在沒帶氧氣且休息時血氧就小於90%就不適合做這個測試。
在2004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由Bartolome R. Celli 等人所發表的文章指出,肺阻塞的患者的死亡率和身高體重指數(BMI)、氣流阻塞程度(the degree of airflow obstruction)、呼吸困難指標(dyspnea),和運動能力(exercise capacity)有相當大程度的關係,簡稱BODE index。其中運動能力就是靠著6分鐘行走測試,來測試這些肺阻塞的患者的行走距離和運動時候的血氧狀態。所以長庚醫院胸腔科在照顧這些肺阻塞的病人時,通常會請病患做這個6分鐘行走測試,以監測他們身體狀況,並視他們的狀況來調整藥物治療,是否安排肺部復健,以及平時生活的衛教調整。
筆者在2020年和長庚內科張瓊心醫師使用長庚醫學資料庫發表的文章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xercise Induced Desatura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研究長庚醫院肺阻塞患者,進行6分鐘行走測試後,是否會有缺氧的問題。在1768名 COPD患者中,932名(52.7%)在6分鐘行走測試期間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另外836名(47.3%)沒有血氧飽和度下降。這些肺阻塞患者如果有運動引起的缺氧 (exercise-induced desaturation),他們6分鐘步行距離會比沒有缺氧的患者短。在多變量邏輯回歸分析中,年齡較大、女性、肺功能較低以及合併心房顫動 (atrial fibrillation) 與6分鐘行走測試血氧飽和度下降有關。在 1 年內的追蹤,有運動引起的缺氧的這些肺阻塞患者需要到急診就診或住院的比率也較高。筆者推測,未來在面對COVID-19的大流行後,6分鐘行走測試在監測這些康復者肺部的情況,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