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 Chih-Hao Chang 2014年9月23日 星期二



本書精采的地方在第12章  善用社交手腕建立名聲

玩弄權術,有權勢的人會幫助:能夠有所回報的人,認識他們朋友或同事的人,從事他們 熟悉工作的人,他們喜好的人,他們懼怕的人。
實際上,教授也是一般人,看懂這一章,並且實際執行的話可以終身受用。

其他的重點是456章,選擇學校和選擇指導教授的方法:

好指導教授的4個特點:
學術生涯穩定,具有終身職,充滿活力,指導嚴格

3個步驟找到指導教授:
彙整你的清單,細讀他們的論文和著作。
與潛在的教授建立關係,參加研討會,拜訪想申請的學校,寫信聯絡,請人推薦。
拜訪教授及其研究生。

選擇學校和系所:
挑汰學生的政策、完成學業的時間、系所氣氛、系所名氣強項、社交環境。
作者說可以搜尋 educational ranking annual

自傳與讀書計畫:
為何申請研究所?是否明確指出想要研究的領域?是否先與老師面談過?是否做過相關領域的研究?

「Money is time」
為何要將博士統稱Doctor of philosophy。因希臘字根表示愛好智慧。

馬上要做的事情:
每天都有進展。
設定行事曆,規劃行程、管理時間、留意截止日期。

最後一章是求職:
這個似乎在暗示最終的目的還是能夠找到好的、喜歡的工作、過想要的生活。
而研究所只是一個過程。

很可惜的台灣的教育因技職薪資的低落,人人都要唸大學唸研究所。 而學校、教授也想多收研究生,造成惡性循環。

讓技職教出阿基師們      2014-10-30 01:22     中國時報     張錦特   

兒福聯盟針對國中生做志願調查,一反過去爭搶三師─醫師、律師、會計師的傳統,現在的青少年倒樂當廚師、麵包師、美容、美髮師。的確,在大學畢業拿不到22K的現實下,寧可有一技之長,享受自己工作與生活的樂趣。年輕人已不再追求福國利民的遠大志向,只想擁有自己快樂生活的小確幸。   

學校最後1哩接職場第1哩   面對這一股趨勢,政府看到了嗎?但是在教改之後已備受忽視的技職教育,如今該如何重整旗鼓,以因應下一波青少年的需求,教育部做好準備了嗎?   先從大局來看,台灣經過勞力、技術密集等產業的發展。目前正走入多元化產業的時代,我們的經濟面臨了下列幾個重要的課題。   

一、基層缺工問題嚴重,但大專畢業生卻也失業嚴重的矛盾現象。此現象起因於廣設大學後,父母的期望及社會的氛圍,高中職生均以繼續升學為志向,等大家都拿到學士學位後,才是失業的開始。技術學院改制為大學後,技職教育憑空消失,這也是基層勞力斷層的主因。   國發會推估至2015年,台灣基層人力需求為37萬人,但僅能取得4萬人力,平均缺口為32萬。如何處理這個問題?首先,學校和企業間要擴大產學合作計畫,讓廠商提供實習機會,從中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政府應提出好的策略,鼓勵企業樂於參與產學合作計畫。相關部會亦應定期盤點各級技職校院系科設置情形,依產業發展需求來調整系科設置及學生總量。   

二、產學落差,供需失衡。台灣教育的最後一哩與職場的第一哩,無法有效的銜接。常常聽到企業老闆說「學校教的都不能用,進公司幾乎都要重新訓練。」私校考量經營成本,不會即時更新設備,學生所學之技術與社會所需當然存在落差。學校設科系只考慮好不好招生,往往好招生的科系,大家搶著開,結果常落到供過於求的田地。   技職教育強化創新創業   產學合作要建立實訓中心,可以考慮在北、中、南各建立一個實訓中心,把最新設備放在此中心,並適時更新設備,使其與業界沒有落差。其次是實習與業師制度的落實,畢業後馬上可以上手並與企業無縫接軌。   

三、財富不均導致經濟機會不均,經濟機會不均就是社會不平等。歐洲工商管理學院公布「201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高所得國家,歐洲即囊括了7名,新加坡和香港屬較開放的社會,有幸擠進前10名。由這報告得知「開放、國際化與創新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高所得與創新之間,亦存在正相關」。   教育部應全面檢討技職教育的策略與學程,加強創新創業課程,教導在競爭不利的時代裡,小蝦米如何與大鯨魚競爭。目前國中生階段的青少年正等著成為下一階段的吳寶春、阿基師、吳季剛…,教育部準備好了嗎?   (作者為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特聘教授)


總網頁瀏覽量

Blog Archive

技術提供:Blogger.

- Copyright © A hospice intensivist -Metrominimalist- Powered by Blogger - Designed by Johanes Djogan -